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
  • 1. (2020高一上·苏州期末)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苏州地区水循环各环节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的“海绵城市”思想源于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等理论,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图为“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之间的差异”。

    材料三  某校地理实验小组在校园内进行不同路面透水差异的实验探究。实验将有机玻璃桶按压在地面并倒水,120秒后标记剩余水位并计算透水量,下图为“实验过程与结论示意图”。

    组别

    1

    2

    3

    4

    5

    6

    地面状况

    透水砖

    透水砖

    水泥地面

    水泥地面

    草地

    草地

    水位差(厘米)

    1.2

    0.5

    0.3

    0.3

    4.5

    5.2

    透水量

    (毫米每分钟)

    6.0

    1.5

    1.5

    22.3

    26.0

    1. (1) 材料一所示水循环类型按空间分布属于,图中显示的水循环有关环节,受人类影响最深刻的是(填字母),材料二中“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之间的差异”,集中体现在对水循环的(填字母)环节影响有显著差异。
    2. (2) 收集多余雨水并在需要时加以利用,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措施,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角度其属于(“开源”或“节流”)措施。这类措施除收集雨水外,还有人工增雨、等。
    3. (3) 材料三表格中,甲处数据约为。据材料及实验分析城市建设中大量铺设水泥地面与城市内涝现象间的关系是,分析原因是什么。
    4. (4) 该校学生据实验提出以下措施,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单选)
      A . 填湖、新建绿地公园 B . 严禁开采地下水 C . 河道两侧修筑水泥堤坝 D . 车位上铺设草坪砖取代水泥地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