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一上·北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②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结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画,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③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过激地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

    ④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多日常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礼记·中庸》讲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论语·子路》讲的“君子和而不同”。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因而具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B . 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C . 在笔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D . 结尾提及《礼记》《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说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具体谈“汉字文化”,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B . 文章具体阐述文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作好铺垫。 C . 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 D . 文章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和策略。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认清了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能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B . 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其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 C . 汉字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平衡等特点。 D . 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的个性和特点为前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