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八上·泸县期中)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 , 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 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①惠州:今属广东,苏轼被贬后的一安置处。②木末:树梢。③死敌:死于敌手。④死法:死于军法。⑤恁么:如此,这样。

    1. (1) 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B . 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C . 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D . 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与为乐者        念:想念,思念 B .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C . 寓居惠州嘉祐寺  尝:曾经 D . 思欲亭止息 就:靠近,到
    3. (3) 下列对以上选文的理解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 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 . 乙文中苏轼游览时轻松愉悦的心情,显示了对待贬谪的旷达态度,读来理趣盎然。 D . 甲乙两文虽场景不同,却情怀共通,都写出了作者被贬时不善于自我排遣。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