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 终一生
李鹃
赵声良与61窟,张元林与285窟,苏伯民与85窟……《一事一生 一人一窟》七集系列视频近期播出,讲述了敦煌人与莫高窟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的内涵。
一人一窟,每个研究者都有最钟情的一个洞窟,也是人生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一事一生,莫高窟的研究者择一事、终一生,而这正是敦煌研究院的传统。
择一事、终一生,敦煌守护者们与时间赛跑,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有的把敦煌当作精神上的生命,有的坚定表示如果再选择一次仍然会选择莫高窟,有的认为能够一辈子守护莫高窟无怨无悔。许多研究者从青年时代就扎根那里,条件艰苦,依然志向坚定。他们深知,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博大精深,需要付出毕生精力才能见成效、出成果;他们板凳坐得十年冷,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黄沙漫漫的敦煌、奉献给充满无穷奥秘的莫高窟。
从过去“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到如今中国的敦煌学研究成果卓著,从过去文物保护几乎为零到今天文物科技保护设备、方法、理念全面更新,从敦煌研究院初建时的18人到如今上千人……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敦煌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敦煌石窟资料整理和保护修复、敦煌文化艺术研究弘扬、文化旅游开发和遗址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执着和专注、毅力和恒心,是择一事、终一生所必需的品质,也是令人钦佩的魅力所在。63岁的阿木爷爷,仅凭一双巧手就能把寻常木头打造成各种精巧工艺品;故宫的文物修复师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临摹一幅画,把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拼接完整……他们用一辈子诠释“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择一事、终一生”的深刻内涵,这种工匠精神和坚定执着值得每个人学习。把自己的事业当作长期的坚守,用一生的时间奋斗不息,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收获丰硕的果实。
(2020年09月18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