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 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①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软?”曰:“然,非饮?”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取材于苏辙《藏书室记》)
【注释】①傅说:商朝政治家。②绞:言语伤人。
-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将复以遗诸子 遗:遗留
B . 有兼人之才 兼:超过
C . 其蔽也贼 贼:受害
D . 未有不为病者 病:困苦
-
-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吾世其庶矣乎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B . 广之以读书 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C . 非此之谓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 . 凡学而不读书者 人而不仁,如礼何?
-
-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B . (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C . (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D . (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
-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B . 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
C . 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 . 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方法。
-
-
(5)
对下列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十二章,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精辟隽永。
B . 《老子》善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庄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
C .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否为老子所著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了老子的思想。
D . 墨子,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
-
-
(6)
翻译文中画线和课文中的语句。
①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②质胜文则野。
③克己复礼为仁。
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⑤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