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二上·沙坪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时代,为了求新、求快,人们的阅读往往仅停留于文本的表层,甚至还会蜕化回儿童阶段。 这样很容易反刍负面内容,或简单粗暴,或刻薄抬杠,或恶意诋毁,最终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想要在高速流动的信息社会更高级地阅读文本,就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尤其是对于青年一代。

    批判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简单地说,它有两大主要特征:一是如何质疑,即“会提问”,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二是如何判断,即“会解答”,用有说服力的论证和推理给出解释和判断,包括新的、与众不同的解释和判断。把这两个特征结合起来,批判性思维就可以表述为: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得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不是指“批判”,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又有两个层次:有能力和有心智。首先,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移能力。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层次是可训练的。在国内,讲授批判性思维课程的教师,其学科背景不少是逻辑学。批判性思维的教科书也大多围绕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展开,也包括统计学的内容。

    与此相伴,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测试。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开发的“HEI ghten 批判性思维测试题目”,与 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的部分内容有类似之处,它们并不是考学科知识本身,而是测试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中国高考语文题中也有类似测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题目。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中的统计学家沃德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教授,他在统计推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幸存者偏差”的概念,那就是我们只看到能够从战场飞回来的飞机,而看不到那些被击落没能飞回来的飞机。所以只依据“幸存者”数据做出判断是不准确的。这就是典型的批判性思维。

    但批判性思维就仅止于此吗?显然不是。在能力层次之外,批判性思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可称之为“心智模式”。这个层次超越了能力,是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探索思维“盲区”。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的是关于“如何思考”(how to think),那么当它作为一种心智模式时,更多的则是关于“思考什么”(what to think)和“问为什么”(ask the why question)。有关“how”的问题,多属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取的;而有关“what”和“why”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但它也可通过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

    心理学家德韦克的畅销书《看见成长的自己》中描述了两种心智模式:“不变型心智模式”(固定思维)和“成长型心智模式”(开放思维)。后者要求的思维方式就是: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这就不是“how”的范畴了,而是进入到“what”和“why”的范畴。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刨根问底,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批判性思维教育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但这不是全部。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如旅美学者徐贲所说:“我们无法防止别人扭曲真相,也无法阻挡别人说谎,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为警觉。”批判性思维不仅是独立思考的方法论,更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和捍卫。网络时代,保持生而为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摘编自《北京日报》——《批判性思维多是建设性的》2019年9月)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一种高端思维,批判性思维都以大胆质疑为起点,最终指向有说服力的解答和判断。 B . 批判性思维具有可迁移性,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因此它能引导人们探索思维盲区。 C . 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逻辑学、统计学等进行训练,而不必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 D . 批判性思维心智模式比能力层次更具自主性,它能通过感悟、启发等方式而非训练习得。
    2.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针对网络时代人们阅读文本存在的问题,鲜明地提出论点,使立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 . 文章从能力和心智两个层次来阐释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特征,两个层次并行展开,论述详尽。 C . 文章列举美国ETS和GRE试题,与中国2018年高考题类比,论证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可测性。 D . 文章最后强调当下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迫切性,与开头一段相呼应,使全篇论证结构紧凑。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沃德的经验启示我们,批判性思维的真谛在于要获得正确的结论就必须注意到那些看不到的东西。 B . 遇到问题时刨根问底,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体现了批判性思维“会提问”“会解答”的特征。 C . 基于网络时代表层化阅读现象的普遍性,批判性思维教育应当在能力和心智的培养上狠下功夫。 D . “批判性”与“批判”不同,鲁迅《拿来主义》具有批判性,契诃夫《套中人》则是对现实的批判。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