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无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陈馀者,亦大梁人也。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有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馀然之。奏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陈涉起薪,至入陈。张耳、陈馀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大喜。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遂立为王,以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武臣等从白马渡河。
(武臣)立为赵王。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欲尽族武臣等家,而发兵击赵。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然之,从其计,徙系武臣等家宫中,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陈王使使者贺赵,令趣发兵西入关。张耳说武臣曰:“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原王毋西兵,北徇燕,南收河内以自广。赵南据大河,北有燕,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
(选自《史记•列传第二十九》)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B .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C .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D .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客,对我国古代贵族为了巩固其地位专门豢养且为其服务的人的称呼,又称门客。
B . 高祖,古代帝王谥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帝王,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C . 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衣服,只能穿麻布衣服,故用此称平民百姓。
D . 丞相,职官名。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员。多由一人担任,历代时设时废。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耳素有声名。外黄县一富家女逃婚,在她父亲旧时宾客的劝说下改嫁张耳,嫁妆很丰厚。由此张耳广招宾客,并做了外黄县令,名声变得更大。
B . 张耳十分好客。汉高祖曾跟张耳交好,一连好几个月居住在张耳家。后来竟然因为这件事张耳招来了杀身之祸,但他一点也不后悔。
C . 张耳遇事冷静。陈馀曾犯了小过失,遭到小吏鞭打,陈馀准备反抗;而张耳很冷静,用脚踩住陈馀,示意他接受鞭打,承受屈辱。
D . 张耳洞察形势。陈王派人向赵王祝贺,并催促他攻占关中,张耳审时度势,洞察陈王计策,建议赵王不要上当。赵王听从了张耳的劝告。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②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原王毋西兵,北徇燕,南收河内以自广。
-
-
(5)
房君认为陈王放弃攻打武臣的好处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