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一上·成都期末) 阅读理解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它既是中华文化流传和发展的载体,自身的结构中又保存着很多中华文化的信息。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是《中国文化概论》中的定义。“文化即是长时期的大群集体公共人生”,这是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精神》一书中的定义。这个定义更加简捷、形象,文化就是同一个历史时代、同一个地理环境中大家共同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

    我们知道,有了文字之后,人类的文化创造才能被记录下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在有了汉字之后才被记录下来的。在汉字之前,虽然也会有古老的文化,但由于它不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保留。汉字是表意文字,它不但能记录文化,在它的构形中,也蕴积了很多的文化信息。它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息的见证者,可以和历史记载相互印证。当我们学习汉字的时候,在惊叹造字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时,更能充分领略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辉煌。

    汉字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典籍?我们以《四库全书》为例进行说明。《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一共收入3461种书目,79039卷,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总字数近10亿,真可谓超级文化大典。《四库全书》规模浩大,但也并非传世古籍的全部。在国家图书馆,仅善本就有34万册,普通古籍有160多万册,数量更远远超过《四库全书》。用汉字记录下来的古籍有这么多,真可谓浩如烟海。

    我们由此可知,汉字在保存中国文化、保存历史上,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汉字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它应文化的需要而产生,并沐浴在文化洪流中演变发展。我们既可以通过汉字记载的文献来了解中华历史文化,也可以通过解析汉字的结构和系统,来捕捉中华文化的精神,追溯中华文化的种种原生态!

    在一些汉字中,我们能看到人和各种动物近距离的接触和精细的观察,如在古文字中,“鹿”强调它枝杈般的犄角,“虎”强调张开的巨口与獠牙,“象”突出它的长鼻,“兔”突出它的短腿和短尾巴等。古人对动物之间的区别特征的准确把握,足以让我们看到,在早期人类文化中,人和动物的关系极其密切。随着原始游牧时代向农业时代的发展,人和草木植物的关系日益紧密。进入农耕时代,农耕文化的特点也充分地体现在汉字中。在《说文解字》中,《草部》《木部》《竹部》《禾部》是表示植物的四大部首,这四个部首的辖字总数达到了1227字,约占《说文解字》总字数的12%,这是因为中原地区在秦汉时期已经进入了农耕为主的生产模式,汉字的造字取象也开始向植物发展,充分体现出植物对于古人的重要性。

    (摘编自王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对“文化”的两种定义进行比较,认为钱穆先生的理解更简捷更有价值。 B . 汉字在记录中国文化、保存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这可从历史记载得到印证。 C . 《四库全书》是中国最大的历史丛书,其规模浩大,包括经、史、子、集四部。 D . 作者认为汉字应文化之需而产生,并在文化洪流中发展,文化比汉字更重要。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认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中华文化的基石。 B . 文章以«四库全书»为例,通过数据表明中华文化典籍类型多样,数量庞大,汉字保存了辉煌的文化。 C . 文章分析了汉字具有记录文化的功能后,进一步论述了通过解析汉字可以追溯中华文化原生态的观。 D . 文章结尾以古文字为例分析不同时代文化特征,意在阐明汉字在原始游牧时代和农耕时代的重要作。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如果没有汉字,中华文化就难以获得完整记录和充分保留。 B .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不仅体现出造字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可透视人类文化生态。 C . 早期人类文化中,人和动物的关系极其密切,所以那时产生的汉字都是和动物有关。 D . 《说文解字》中表示植物的四大部首辖字总数较多,可见汉字取象受到农耕文化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