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①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若不能用玉,可用白璇珠。”成帝于是始下太常改之。先是,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欲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和独上疏以为“周保佑圣躬,不遗其勋,第舍供给拟于戚属,恩泽所加已为过隆。若假名号,记籍未见明比,惟汉灵帝以乳母赵娆为平氏君,此末代之私恩,非先代之令典。且君举必书,将轨物垂则。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帝从之。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② , 卫将军褚矮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故不得不体国徇义。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
[注]①冕旒:古代汉族朝代礼冠之一种。②练:是练祭的简称,出自《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B . 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C . 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D . 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总角,我国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醫,如头顶两角。
B . 江表,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从中原地区看,地处长江之外。“表”有“外来”之意。
C . 太常,是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本名奉常,汉更名为太常,历代沿用之。
D . 夺服,在文中指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与“夺情”意义相近。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顾和机智过人,委婉唤醒王导。为了弄醒说话间就睡着了的王导,他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 . 顾和晓以利害,以理劝谏皇帝。成帝因乳母周氏有保护养育的功劳,想赐其名号,顾和则认为恩泽过重,不合法规,不能作为典范准则,成帝最终作罢。
C . 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 . 顾和为人刚正,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为庶母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规制,就毅然上奏,向皇帝陈述自己的观点,要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
②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