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17七下·宁城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底漫步

    儒勒·凡尔纳

           ①鹦鹉螺号的侧门开启,一线微弱的光照着我们,我们的双脚踏上了海底。

           ②尼摩艇长走在前头,他的同伴在我们身后紧跟。我们穿着沉甸甸的防水服。这衣服是橡胶的,不是缝制的,能经受得住强大的压力,恍如一副既柔软又坚固的甲胄。上衣有铜片支撑,构成一个护胸甲,保护胸部免受海水重压,使肺部得以顺畅呼吸。衣袖与手套连在一起,手套很柔软,手可以活动自如,与那些未经改进笨重难看的无袖外套护身衣、海洋服相比,这种潜水服的确很高端前卫。

           ③阳光一直照射到水下30尺的海底,其穿透力令我惊讶,海水颜色渐渐变淡。我们走在一片细沙上,沙地平滑,没有褶皱,犹如一面真正的反光镜,执拗地将阳光折射开去。这细沙平原仿佛无边无垠,我的足迹在水的压力下,渐渐消失。一会儿过后,远处似有何物,影影绰绰映入我的眼帘。我辨识出来,那是一些漂亮的岩石。

           ④岩石上的花草、胚芽、贝壳、珊瑚虫被折射光一照,颜色发生轻微变化,呈现出七彩光来,犹如善用色彩的画家的调色板,真是海中奇景,让人大开眼界。

           ⑤尼摩艇长不断地向我们打手势,催促我继续往前走。过了一会儿,海底有变化,细沙平原消失,脚下踩到的是一片黏糊糊的泥沙。然后,我们又经过一片海藻地,这是一种未被海水冲走的深海植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片纤维密实的草坪,踩上去软软的,堪与手工织成的最柔软的地毯相媲美。这些绿色植物不仅在我们的脚下连成一片,而且还在我们头顶飘动着,我们眼前呈现的是一条海生植物构成的绿廊。

           ⑥我们离开鹦鹉螺号将近一个半小时了,时近晌午,我发现阳光已经直射下来,不再折射。这时候,海底地面明显地往下斜去,我们已经下到水下100米深处,所受到的压力为10个大气压。然而,我却没有感到有巨大压力,因为潜水服正是为适应这种情况而制作的。

           ⑦行到300米深处时,我仍然能见到阳光,但光已经很微弱了。在不远处突显出的一堆堆模模糊糊的身影,尼摩船长告诉我,我们来到了克雷斯波岛的森林。森林中全都是高大的巨型乔木,林间空地,寸草不见;丛里的灌木枝条既不沿地蔓延,也不向下弯垂;树枝全都不向水平方向伸展,所有的枝条都往上长,深向洋面。所有的细茎,所有的带状叶子,无论是多细多薄,全都像铁丝一般地挺直。

           ⑧过了一会儿,我便习惯了这种奇特的排列,也习惯了我周围包裹着我们的黑暗。艇长发出信号,示意大家休息。我像所有潜水者一样,感觉特别困,因此,不一会儿功夫,我的眼皮便撑不住了,无法抗拒地陷入了半睡眠状态。

                                                                                                                                                                                (选自《海底两万里》,有删改)

    1. (1) 选文中的“我”在海底漫步时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细沙滩→①→②→③→④

    2. (2) “我们”的防水服有哪些特点?

    3. (3) 选文第②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 (4) “我”在海底漫步时依次看到了怎样的景物?(要概括出景物的特征)

      平滑如镜的沙滩→①→②→③→④

    5. (5) “我”的海底漫步体验是如何变化的?(引用原文词句回答)

      【整本书链接】

             尼摩艇长说:“海洋才是真正的生存之地!因此,我要设计建造一些海中城市、一些海底居住区。这些居住区如同鹦鹉螺号一样,每天早晨浮上水面更换空气。如果可能的话,它们将是自由的城市、独立的城邦!不过,谁知道不会冒出一个暴君来呀……”

    6. (6) 用简洁的语言列举一下“鹦鹉螺号”核潜艇的特点

    7. (7) 尼摩艇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其事迹简析。

    8. (8) 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B . 诺第留斯号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资源。 C . 小说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D . 小说之所以这样动人,是因为作者从小就与大海接近,亲身参与了这次冒险旅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