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二上·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荆卿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 , 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①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苏洵

    材料二: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②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 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乘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苏辙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招致 B . 胜负之 , 存亡之理                          数:谋略 C . 向使三国各其地                             爱:爱惜 D . 因得以自于其间矣                          完:保全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嬴而不助五国也                             夫六国秦皆诸侯 B . 至丹荆卿计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C . 与秦相较                                        佐寇之韩、魏 D . 李牧连却                                        藉以蔽其西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后来派遣刺客刺杀秦王,最终计划失败而灭亡。材料一第一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B . 材料一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 . 材料二作者欲擒故纵,引出论题,认为六国之士虑患疏、见利浅,不能看清天下形势而背盟败约,自相残杀,致使秦国得以各个击破。 D . 两篇文章都是借史论政,并和现实紧密联系,以起到借古鉴今的作用。从风格上看,材料一、二说理缜密,善于推理,长于气势。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5.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②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