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0八下·新罗月考)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五: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材料六: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办法》,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述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我国采取什么措施?
    3. (3) 材料三中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4. (4) 据材料四,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5. (5) 材料五的唱词反映了1979年凤阳地区粮食产量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 (6) 根据材料六,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7. (7)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