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上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无沮善

    苏轼

    昔者先王之为天下,必使天下欣欣然常有无穷之心,力行不倦,而无自弃之意。夫惟自弃之人,则其为恶 , 甚毒而不可解。是以圣人畏之,设为高位重禄以能者,使天下皆得踊跃自奋,扳援而来,惟其才之不逮,力之不足,是以终不能至于其间,而非圣人塞其门、绝其途也。夫然,故一介之贱吏,闾阎之匹夫,莫不奔走于善,至于老死而不知休息,此圣人以术驱之也。

    天下苟有甚恶而不可忍也,圣人既已绝之,则之远方,终身不齿。此非独不仁也,以为既已绝之,彼将一旦其愤毒,以残害吾民。是故绝之则不用,用之则不绝。既已绝之又复用之则是驱之于不善而又假之以其具也无所望而为善无所爱惜而不为恶者天下一人而已矣。以无所望之人,而责其为善;以无所爱惜之人,而求其不为恶,又付之人民,则天下知其不可也。世之贤者,何常之有?或出于贾竖贱人,甚者至于盗贼,往往而是。而儒生贵族,世之所望为君子者,或至于放肆不轨,小民之不若。圣人知其然,是故不逆定于其始进之时,而徐观其所试之效,使天下无必得之由,亦无必不可得之道,天下知其不可以必得也,然后勉强于功名而不敢侥幸,知其不至于必不可得而可勉也,然后有以自慰其心,久而不懈。嗟夫!圣人之所以鼓舞天下,天下之人日化不自知者,此其为术欤?

    后之为政者则不然。与人以必得,而绝人以必不可得。此其意以为进贤而退不肖。然天下之弊,莫甚于此。今夫制策之及等,进士之高第,皆以一日之间,而决取终身之富贵。此虽一时之文辞,而未知其临事之否,则其用之不已太遽乎!

    天下有用人而绝之者三。州县之更,苟非有大过而不可复用,则其他犯法,皆可使竭力为善以自赎。而今世之法,一陷于罪戾,则终身不迁,使之不自聊赖,而疾视其民,肆意妄行而无所顾惜。此其初未必小人也,不幸而陷于其中,途穷而无所入,则遂以自弃。府史贱吏,为国者知其不可也,是故岁久则补以外官。以其所从来之卑也,而限其所至,则其中虽有出群之才,终亦不得齿于士大夫之列。夫人出身而仕者,将以求贵也,贵不可得而至矣,则将惟富之求,此其势然也。如是,则虽至于鞭笞戮辱,而不足以禁其贪。故夫此二者,不可以遂弃,则宜有以少假之也。入赀而仕者,皆得补都县之吏,彼知其终不得迁,亦将其一时之欲,无所不至。夫此,诚不可以迁也,则是用之之过而已。臣故曰:绝之不用,用之则不绝。此三者之谓也。

    (有删节)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设为高位重禄以能者     待:等待 B . 之远方               屏:抑制 C . 彼将一旦其愤毒         肆:发泄 D . 终亦不得齿于士大夫之列   齿:排列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则其为恶 , 甚毒而不可解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B . 又付之人民                 去六月息者也 C . 天下之人日化不自知者       人非生知之者 D . 绝之不用                   位卑足羞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圣人用设置高位重禄的方法驱使天下人争先恐后朝“善”目标前行,力行不倦,即使达不到目标,也只怪责自己才学不足,作者认为这是驭人的好方法。 B . 作者认为,官吏一旦自弃则势必殃及百姓,危害深重,尤其是那些儒生贵族更甚,所以朝廷在选拔任用官吏时,不可以出身而论,当以治理政事能力为据。 C . 作者认为任用官吏上的三种结果:州县之吏的自弃,府史贱吏的贪婪,入赀而仕者的逞欲,皆是“用人而绝之”之故,由此暗含对当时治国者的委婉告诫。 D . 此策论,作者扣住“用人”这一论点,巧妙地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层层剖析,水到聚成地得出放弃或任用官员二者只取其一的结论,发人深思。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既已绝之又复用之则是驱之于不善而又假之以其具也无所望而为善无所爱惜而不为恶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儒生贵族,世之所望为君子者,或至于放肆不轨,小民之不若。

      ②夫人出身而仕者,将以求贵也,贵不可得而至矣,则将惟富之求,此其势然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