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九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科研创新,要学会“提出问题”

    周忠和

    ①一定程度上,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人类在好奇心驱使下不断向前探索的历史。

    ②好奇心代表着人的求知欲。没有好奇心,我们就提不出问题;没问题,我们就很难去深究,社会就很难进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需要数学或实验的一个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才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③回顾科学发展历程,许多重大的原创理论或发现,都源于不经意间的好奇心,伽利略思考吊灯为什么左右摇晃,提出了单摆等时定律;据说魏格纳看世界地图时,萌生了大陆漂移说的想法……一定程度上,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人类在好奇心驱使下不断向前探索的历史。

    ④孩子们的好奇心往往很强烈,遗憾的是,长大以后,好奇心就会减弱,比如,刨根问底、打破砂锅问到底等词汇,多数时候是形容小孩,而不是成年人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这值得我们深思。

    ⑤好奇心会受到文化和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在一些传统观念里,好奇心、探索欲、创造力,并不总是被鼓励的,因为它们可能会被认为和不安分、破坏性等紧密相连。除了科研创新,很多领域都需要好奇心[A]。人们保持好奇心,勇于提出问题,还需要开放、包容的环境。

    ⑥从事科学事业,我们需要保持纯净的心态,不要过于功利。不妨时时擦亮求知的双眼,像孩子那样去感知新鲜的世界,永葆创新的冲劲。我们的社会也应当保持良好的氛围,呵护大家的好奇心。

    ⑦孩子们的好奇心更需要呵护,由好奇心引发的对科学的兴趣,像小树苗-祥珍贵而脆弱,这就需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土壤和环境。如果一个孩子某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因为被批评而压制,甚至遭到嘲笑,好奇心就可能一点点消退,甚至完全消失。

    ⑧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需要不断涌现有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呵护我们的好奇心,就是为未来打好根基。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3日,有删改)

    材料二:

    2016年,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默克在北京举办了《2016 年好奇心状态报告》发布会,并首次在中国启动了默克全球“好奇心行动”。该活动由1002名中国员工、1000 名德国员工及其他人员参加。

    “创新通常发生在问题出现时。”

    ——中国小组成员

    “我认为它们(好奇心和求知欲)扮演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它们是创新的基础。好奇心驱使我们尝试新事物,做一些过去没做过的事。只要想一想我们的孩子或者我们十几岁时,就知道我们希望探索和父母不同的做事方式,我想这永远都是创新和研究的最大动力。”

    ——德国小组成员

    (节选自《2016年好奇心状态报告》)

    1. (1) 材料一是《人民日报》关于“科研创新”的时评,如果将此文转载到《中学生学习报》上,请结合中学生的特点,给文章重新拟写一个观点明确的题目。
    2. (2) 依据材料一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3. (3) 阅读材料二,选择相关内容为材料一[A]处写一个论据。
    4. (4) 在学校的科技节活动中,你的创意没有得到认可,你会怎么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想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