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下·成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人类社会正日益形成这样的普遍共识: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客观规律谁无法抗拒。但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在快速形成现代化发展物质基础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破坏,出现森林消失、土地沙化、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等严重生态问题和水、土、空气遭到污染等严重环境问题。为此,我们党及时改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明确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要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

    (摘编自《十九大精神·百问百答》,2019年04月 05日)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侯雪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22日表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必须科学利用绿水青山。据了解,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生态状况逐步改善,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1.66%,但仍然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我国天然草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但退化十分严重,人均草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据介绍,全国有46.9亿亩林地、60 亿亩草地、8亿亩湿地、1万多处自然保护地及丰富的物种资源。多年来,林业和草原部门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很多典型模式,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摘编自新华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利用绿水青山才能创造金山银山》,2018年9月23日)

    材料三

    “现在的生态环境好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安徽省黄铺村的王绍南代表这样形容现在的生活。如今的黄铺村和过去大不一样:垃圾、泥和杂物清走了,过去光秃秃的道路两旁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既要把农村变绿,也要让农民增收。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同样发生改变的还有山东省淄博市的原山林场。原山林场一度负债4000多万元,职工连续13个月发不出工资。如今的原山林场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年收入超过亿元。发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就在于林场实行了生态修复。“我们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从不到2%变成现在的94.4%,守住了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代表感慨地说。

    生态环境的改变,离不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一线林业工人,内蒙古北岸林场的周义哲代表倍感自豪,“我们长年工作生活在森林腹地,爬冰雪、涉远山,时刻保卫森林的安全,确保林区整体生态的安全。”在各方努力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面积5年里增加了10万公顷,为祖国北疆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过去是要我保护,如今是我要保护。”说起近年来茶农生态保护观念的转变,海南省的符小琴代表深有体会,“曾经种茶求规模,种不出好茶叶,卖不出好价格,现在种茶求品质,生态茶、有机茶更受市场欢迎,茶农收益更高,助力茶农增收,稳定脱贫成效。

    (摘编自《人民日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代表委员建真言凝心聚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3月5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党提出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是面对严重生态和环境问题所作出的战略决策。 B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认为必须科学利用绿水青山,才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材料中提供的数据说明了我国目前的生态状况。 C . 生态环境要保护、遭受破坏的要修复:北岸林场的事例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典型;黄铺村和原山林场的事例是修复生态环境的典型。 D . “既要把农村变绿,也要让农民增收”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相同,体现了来自农村的代表对改变生态环境的认识。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材料一中我们看到了我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因素,从材料三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改变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生活状态发生的变化。 B . 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保护好自然才会有好的生活,这是人类在搞现代化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之后才逐步认清的一个道理。 C . 从全国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人均草地面积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我国生态状况的改善需要长期努力。 D . 茶农的生态保护观念由“过去是要我保护”到“如今是我要保护”的转变很具有代表性,这一观念对我国打好脱贫攻坚战具有现实意义。
    3. (3) 建设生态文明要从哪些方面去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