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徽州地处皖南,与浙赣毗邻,原为山越人聚居地。古山越人宅居为“干栏式"建筑(即在木或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汉魏以后,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山地遍布的古徽州,移民们参照干栏式建筑的“楼居”形式将原本平铺在地面上的四合院抬升为2-3层,常常筑屋成片,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基本都是木结构。但该建筑形式极易造成惨重的损失,如宋绍兴二年,州治官舍520余间、民房1500多家均遭毁坏。明朝徽州知府何歆就任后推广用砖石建在房屋的四周,把木结构包在里面。此后的三百年间,徽州没有再次发生数十家遭毁的情况。如今很多古民居不断毁坏,比如徽州呈坎村20世纪80年代初期拥有古建筑300余座(明代建筑36座),90年代中期减至100多座(明代建筑20多座)。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因徵州建筑独特的文化性和艺术性把原本破败毁坏的老宅整体收购,记录各零部件的位置信息拆除后在异地重建,如美国有关方面将微州民居荫余堂的2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等运至波士顿重建后于2003年对外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