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①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② , 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③哉?
(欧阳修《诲学说》)
【注释】①[害]妨害;妨碍。②[迁]变化。③[念]思考。
A.去伪存真 B.大势已去 C.拂袖而去 D.翻来覆去
②“玉不琢,不成器”与“人不学,不知道”句式相同,其中“成器”可以理解为“成为器皿”,根据句式特点,我们可以推测出“知道”的意思是。
【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没有内心的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没有环境的安宁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理解: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想实现抱负,恬淡、安宁不可缺少
【乙】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翻译:即使不把玉磨制成器物,但也不妨碍它是玉。
理解:玉有固定不变的特性,不会因为外在形式的改变而受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