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三下·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各种分配正义的原则,确定并规范各种资源、机会和财富的分配。在当代,政治哲学家基于不同的立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分配正义观念,对这些具体的分配正义观念进行归纳,我们会发现存在三种基本的原则,即平等、需要(福利)和应得。相较于当代分配正义观念,儒家视域中的良序社会应秉持哪些分配正义原则呢?

    儒家分配正义的第一原则是“生存需求原则”,也称人道原则。按照这一原则,每个人的人格在天赋中都具有道德尊严;每个人的生存需求与同类人一样都应受到一视同仁的人道对待。儒家认为,人应受到一视同仁的人道对待。当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儒家生存需求原则提出了一种类似于“优先主义”的分配策略,主张优先满足那些生活更加困难的弱势群体,即“贫困者优先”。为此,儒家肯定了物质财富对于普通人民的重要性,“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膝文公上》),在儒家看来,物质利益不仅是人民生存的前提条件,更是实现人性向善的必要基础。因此,政府有责任保障老百姓的物质利益不受侵犯,而且应关注天下的穷苦百姓,尤其是须关注和救济鳏、寡、孤、独等无法自足的弱势群体。

    儒家分配正义的第二原则是以仁礼为基础的差等分配原则,又称贤能分配原则,其主要表现为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根据这一原则要求,职位与俸禄应当按照人的贤能与贡献程度来进行分配,因此造成的职业分途、地位与收入的不平等并不是不正当的,故依儒家之见,仁德圣贤人物和士人君子与普通百姓相比,因为道德修养、功绩大小而占据不同的权位,享有不同的待遇所造成的差别又是应得的。在儒家的观念中,差等分配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常常通过社会分工加以论证。或者说,按社会分工所形成的等级差序来进行分配,显然是合乎正义的。相反,如果人人平等,事必躬行,反倒会乱了社会秩序,使人人疲于奔命,故孟子说:“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儒家分配正义的第三原则是“机会开放原则”,也称机会平等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国家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开放部分社会职位,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被教化、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和能力,从而担任一定的官职,带领民众走向仁爱之道。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儒家的这一主张的确在客观上将“劳心”“劳力”与“治人”“治于人”等同起来,将社会分工与政治学意义上的社会等级混同在一起,造成了“治人”或政治统治异化成了少数人的特权,而广大劳力者只能被治于人。但我们也要看到,儒家在理论出发点上未必承认统治的一劳永逸,也并不否认包括平民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学习技艺和修身而获得参与政治的正当资格。

    (摘编自敦鹏《论儒家分配正义思想及其现代反思》)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研究分配正义原则,确定并规范各种资源、机会和财富的分配正义是政治哲学的首要任务。 B . 儒家认为,在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时,主张“贫困者优先”;反之,主张“贤能者优先。” C . 圣贤君子和普通百姓在分配上存在差异,由此可见其道德修养、功绩大小和权位的不同。 D . 儒家的“机会开放原则”主张,客观上将社会分工与政治学意义上的社会等级混同起来。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政治哲学的任务谈起,归纳出当代分配正义的三种基本原则,进而引出本文的论题。 B . 在论及儒家分配正义第一原则时,引用孟子的话旨在强调物质财富对于普通人民的重要性。 C . 文章引用孟子的话“无恒产者无恒心”,旨在强调财产收入与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的关系。 D . 文章辩证地分析了机会开放原则对人民的意义:提高修养、水平和能力,也可以参与政治。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贫困者优先”的分配策略,体现了儒家的分配正义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促使了统治者的人性向善。 B . 差等分配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常常通过社会分工加以论证;相反,如果人人平等,反倒乱了社会秩序。 C . 儒家虽然秉持精英主义的政治立场,但在社会的政治舞台上他们又给与了普通人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 D . 从某种意义上讲,儒家分配正义的前两个原则,一个偏向百姓,一个偏向圣贤,第三个原则却相对平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