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兰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丹字仲公。成帝末年,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哀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食邑 , 领尚书事,封高乐侯。月余,徙大司空。上少在国,见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内邑邑。即位,多欲有所匡正。封拜丁、傅,夺王氏权。丹上书言:“古者谅阁[注]不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愿陛下克已躬行以观群下之从化。”初,哀帝即位,成帝母称太皇太后,成帝赵皇后称皇太后,而上祖母傅太后与母丁后皆在国邸,自以定陶共王为称。

    高昌侯董宏上书言:“秦庄襄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事下有司,时丹以左将军劾奏宏:“知皇太后至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谦让,纳用丹言,免宏为庶人。傅太后大怒,要上欲必称尊号 , 上于是追尊定陶共王为共皇,尊傅太后为共皇太后,丁后为共皇后。丹议独曰:“圣王制礼取法于天地,尊卑者,所以正天地之位,不可乱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丹由是浸不合上意。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丹老人,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又丹使吏书奏,吏私写其草,丁、傅子弟闻之,使人上书告丹上封事行道人遍持其书。上以问将军中朝臣,皆对曰:“忠臣不显谏,大臣奏事不宜漏泄,令吏民传写流闻四方。”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遂策免丹曰:“以君尝托傅位,已诏有司赦君勿治。其上大司空高乐侯印绶,罢归。”丹既免数月,上用朱博议,尊傅太后为皇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与太皇太后及皇太后同尊。

    博迁为丞相,复奏言:“丹恶逆暴著,请免为庶人。”奏可。丹于是废归乡里者数年。平帝即位,征丹诣公车 , 赐爵关内侯,食故邑。数月,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曰:“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

    (节选自《后汉书·师丹传》)

    [注]谅阁:指帝王守丧。依照当时的丧葬礼制,新君在居丧期要信默无言。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 B . 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 C . 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 D . 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食邑,指依靠封邑的租税生活,在当时食邑状况与个人的功劳、政治身份等密切相关。 B . 左将军是武官官职,古代官制多以左右显尊卑高低。《三国演义》中刘备就曾担任此职。 C . 尊号是古代表示对帝、后崇敬褒美之意的称号,与谥号死后所加不同,是生前所上。 D . 公车是汉代官署名,设公车令,汉制吏民可上书言事,由其接待,称“至公车上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师丹尊为太傅,敢于切直进言。汉哀帝想借给外家封官爵,来削夺王氏的权力,他上书直陈利害;董宏奏请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时,他直接上奏弹劾董宏。 B . 师丹年老忘事,意见前后不一。皇帝向他询问改革币制之事时,他支持改革;但在奏书下达有司商议时,他忘记了自己之前所言,又同意公卿的意见反对改革。 C . 师丹办事不周,遭告发被免职。他让手下官吏写奏书时,因官吏私自写下奏折的草稿引起泄密,被丁、傅子弟告发;后此事经廷尉裁决定罪,免除了他的职务。 D . 师丹遵守礼制,引起皇上不满。在傅太后要上必称尊号时,他以不可乱尊卑反对此事,有违皇帝心意埋下祸端;后皇上采纳朱博称尊号的建议,又贬丹为庶民。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少在国,见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内邑邑。

      ②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