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桂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衣尚中国》近日与观众见面。此前,这个节目的制作人问,最能代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符号是什么?能想到的选项固然有很多,笔者的回答是丝绸,是“锦绣中华”。丝绸是中国物质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锦绣则是丝绸中的精品,具有华美的外表和隽永的内涵。以锦绣形容中华,不论是从物质文化的角度,还是从词语的衍生意义来看,都非常贴切。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早在6000年前,华夏先民已从桑林中的野蚕食桑、作茧、变蛹、化蝶升天中,联想到人类自身的生死来往,于是把蚕丝裹身视为沟通天地、天人合一的途径。人们栽桑养蚕,采茧缫丝,经纬织锦,饰彩成绣,裁剪作衣,使丝绸成为裏身以礼天地的服饰。

    随着礼乐文明的发展,锦绣服饰以其丰富的装饰性和鲜眀的辩识度,成为身份等级的重要象征。《尚书·益稷》中记载,黄帝用日、月、星辰、山、龙等十二章纹来表示最崇高的等级。此后形成的历代服饰制度中,龙纹成为皇帝的专用图案,而与龙相似的蟒、飞鱼和斗牛图案用于赐服。服饰的色彩也具有区分等级、适应不同礼仪场合的功能,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农业经济中,丝绸占有重要地位。蚕桑丝织是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之一,凡宜桑之地,历代王朝都要征收丝绸赋税,地方官员则将劝课农桑作为自己的使命。早在先秦时期,丝绸就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并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汉唐之际,丝绸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硬通货,所有的大宗交易、大笔借贷,甚至政府的军费开支等,都以丝绸作为单位。

    丝绸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把野生的桑蚕驯化成家蚕,堪称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大成就。除了养蚕,丝织提花技术也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中,也可以看到丝绸的影子——纸最初的含义是指制丝绵过程中茸丝的积淀物,印刷术的发明也与丝绸上的凸版印花术有关。

    丝绸更是中国审美和时尚的代表作。“不看匣里钗头古,犹恋机中锦样新。”色彩缤纷、纹饰多样的锦绣,体现了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历代织锦样式图案的创新,既是中华民族艺术创造力的表现,也是多元文化交融互鉴的成果。隋文帝曾命何稠仿制波斯锦,为中原织锦带来新的风格;唐太宗让窦师纶在益州督造蜀锦,首创陵阳公样,将西堿团窠动物纹与中原花卉纹结合,流行了几个世纪……

    今天,我们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美的滋养和创新的灵感,丝绸和服饰文化是一个不错的切入口。在文化传播方面,电视节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一批聚焦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深受观众欢迎,激起了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衣尚中国》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讲述服饰故事,展现服饰之美,探寻服饰文化背后的中国审美精神。同时,节目邀请知名服装设计师结合传统服饰和现代元素进行创新设计,也是推动丝绸和服饰文化走进当代生活的有效方式。

    (摘编自赵丰《锦绣彰显中华之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1月10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华夏先民从野蚕的生长蜕变过程联想到人类自身的生死来往,所以用丝绸裹身以礼天地。 B . 从黄帝时期开始,服饰的图案和色彩就具有区分身份等级、适应不同礼仪场合的功能。 C . 从先秦到唐代,丝绸作为重要商品并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硬通货。 D . 与丝绸有关的发明凝结了我国古人的智慧,中国的四大发明中也都能发现丝绸的影子。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由《衣尚中国》节目引出论题,又以节目收束全文,首尾圆合,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B . 文章主体部分从多方面论述丝绸在中华物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思路清晰。 C . 第六段列举历代对织锦样式图案的创新,证明中国古代已能接受和发展外来多元文化。 D . 文章使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锦绣中华”贴切地诠释了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华物质文化给人们带去美的享受和滋养。 B . 丝绸和服饰文化的发展,使锦绣服饰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推动了礼乐文明发展。 C . 在古代传统农业经济中,桑蚕丝织成为支柱产业之一,这得益于驯养桑蚕这一伟大发明。 D . 《衣尚中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讲述中国服饰故事,展现中华服饰的审美和时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