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在维护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的基础上,我们理应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要做好“六稳”工作,这其中,稳就业是重中之重。这不仅因为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关乎国计民生,更重要的是促进就业能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新回到正常轨道。
稳就业要抓住主要矛盾、针对重点人群。比如在复工复产政策上,不得因审批、备案不及时等延缓企业复工,应因地制宜取消外地人员返岗的不合理限制;又如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支持利用视频招聘、远程面试、精准撮合等办法,做好求职招聘的对接服务;再如在农民工返岗方面,提倡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榆服务,就近上岗、适当补贴,提高帮扶的精准度。千方百计地稳住广大人民群众的“饭碗”,才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创造更多“饭碗”。
受疫情影响,尽管稳就业的任务艰巨繁重,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就业的基础条件也就没有改变。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人们已经在数字生活中体会到互联网等科技对就业的“重塑力”。无接触商业、线上问诊、共享员工、混合销售等“互联网+”商业模式,正在催生更多就业机会、产生更多新职业。这既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契机,也是职业发展的巨大蓝海。面向未来,在推进“互联网+”行动中促进创新创业继续发力,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潜力,不断培育更多经济新形态,以稳就业来稳人心,必将迎来新增长点竞相迸发。
(摘编自人民网《稳就业是稳人心,刻不容缓》)
材料二: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中国领先的职业发展平台智联招聘联合推出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即招聘岗位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来反映我国就业市场的整体走势及景气程度。该指标采用智联招聘全站数据分析而得,通过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等级、不同企业类型等供需指标的动态变化,来反映就业市场上职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变化,进而起到监测中国就业市场景气程度变化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人民大学、智联招聘《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
材料三:
近期,教育部、人社部等6部门共同主办“百日冲刺”行动,力促2020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持续时间从5月份到8月中旬。经时代财经梳理,政策大致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扩量和帮扶。扩招研究生、专升本规模超50万人,增募50人“特岗教师”,扩大“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扩大参军、科研、社区、医疗等基础岗住,以及国企招聘规模;帮扶方面则包括帮扶湖北高校、贫困生,支持大学生“双创”等。
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公务员成了今年毕业生的热门之选,3月27日,湖北省发布公告,扩招公务员20%,共增约6万个公职类岗位。公告还提到,各级事业单住2020年和2021年空缺岗位主要用于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解决毕业即失业的难题。“一个社会如果太多人去考公务员,一定是不正常的现象。况且公务员存在编制的限制,又能够扩招多少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今年的整体形势来看是比往年更难,他建议找工作的大学生们适当放低就业期望值,灵活地去找工作岗位。
(摘编自时代财经网《扩容增量、鼓励返乡……后疫情时代如何保就业?》)
材料四:
港媒称,新冠病毒疫情重创各地经济,各国毕业生就业压力骤然增加。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世界各国政府和机构都开始行动,大力帮助毕业生。
据《曼谷邮报》报道,在泰国,疫情冲击了即将毕业的大批学生,一名政府部长公开承诺为失业者增加就业机会。澳大利亚的失业率已创5年新高——4月份年轻人的失业率已达13.8%,总理斯科特·莫里森承诺向企业提供大约1300亿澳元(约合838亿美元)的补贴,帮助企业留住雇员。
人力资源公司德科公司亚太地区负责人伊思·李则表示,对毕业生来说,这可能是学习新技能、利用政府措和获得宝貴经验的绝佳时机。“感到沮丧或者有压力很正常,但是务必记得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并且增强特殊条件下的抗压力。你在此时的表现将比你在简历上写得更具说服力。”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疫情令全球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