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尾焰喷薄而出,闪烁着多彩的光芒映透整个夜空。山坡上、海岸边,人们欢呼、庆祝,目送长征五号全力托举嫦娥五号向着月球飞驰而去。
23天后的12月17日凌晨,内蒙古四子王旗。在闯过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后,历经重重考验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
嫦娥五号探测器重达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任务实施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共同完成,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中“回”的主任务,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决心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九天云外揽月回!——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纪实》)
材料二:
在航天材料耐腐蚀领域的创新,让韩恩厚获得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此前,中国的探月探测器均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基于发射效率、安全性及运输便利性考虑,嫦娥五号的发射场地在海南文昌,镁合金表面涂层因为环境的变更迎来了新挑战。
文昌航天发射基地处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带,具有“高温、高湿、高盐”的特点,这种环境将加速材料的腐蚀失效进程。记者了解到,所有文昌发射的航天部件需要经历长达五到七天的海上运输,且一般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后才能正式发射,较长的储存期将对航天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带来极大的考验。
韩恩厚团队从镀液组分、预处理状态、化学镀工艺步骤及后处理参数等工序进行大量系统的尝试及优化,并对凹槽、孔隙等特殊位置的细节处理进行针对性改进,最终研制出了满足新环境的镁合金防腐导电性镀层。
从嫦娥三号到嫦娥五号,十年来,韩恩厚团队在一层薄薄的涂层上呕心沥血。2020年3月,由他担任院长的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落户广州市黄埔区。研究院以耐腐蚀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腐蚀防腐涂料与涂层、缓蚀剂、阴极保护、监检测技术、结构安全评价与寿命预测七大技术为主研发方向。
“对于需要更长时间在海洋环境使用的镁合金部件,现阶段的镁合金导电镀层防腐效果仍有较高提升空间。要使其适用于更广阔的应用领域,镁合金表面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他表示。
(摘编自《“嫦娥五号”背后的广州力量!十年钻研,只为薄薄一层涂层》)
材料三: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此消息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可谓是东方大国在航天航空领域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
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表示,东方大国有计划地、毫不声张地向目标迈进,正成为航天领域的领先者。这一成功将为获取月球大陆宝藏打开大门,这意味着人类在21世纪将开始月球开发。法新社表示,这是40多年来继美苏之后人类首次完成采集月球样品的任务。东方大国一枚携带着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的无人探测器周四凌晨安全着陆,再一次高调展示了其成为航天超级大国的雄心。路透社表示,东方大国的月球探测器重返地球,这次任务的成功将使其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的第三个检索月球样品的国家,而后者是44年前启动最后一次成功的月球样品检索任务的国家。西班牙世界报则表示,这是东方大国迄今为止完成的最复杂的太空行动。
(摘编自快资讯《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探月任务,中国航天赢得世界同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