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 , 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日;“尔垒然④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刘元卿《南岐人之瘦》)
(注释)①瘿(yĭng):颈瘤病,俗称大脖子病。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干枯。④:形容臃肿的样子。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两个语段都运用寓理于事的写法阐明了深刻的道理。语段(甲)通过叙述的故事,阐释了的道理。语段(乙)通过叙述的故事,阐释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