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西山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开处生乡愁

    邓荣河

    ①进入秋分,家乡的棉花一天天进入盛开期。上个周末回老家,路过一片棉田,看着白花花的棉花,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种棉、拾棉的情景。

    ②每年谷雨前,家里的那几亩棉田便被老父亲提前拾掇得平平整整。一到谷雨,便开始播种。那时没有现代化的大型播种机械,一切都靠人工。父亲在前边用小锄头开沟,娘亲则紧跟在后边一粒粒地撒种。那种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画面,就是米勒油画《农民·土地·诗》的翻版,深深地印在了我脑海里。

    ③其实,在娘亲的眼里,我和年幼的弟弟也是两粒寄托着太多希望的种子,我们和棉花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长。

    ④种植棉花费工费时,棉田的打药、除草由父亲完成,而平日里拾掇棉田的所有零杂活儿,几乎全由娘亲承包了。从棉花刚刚挺起腰身,娘亲便开始整日劳作在田地里,娘亲用娴熟的双手给棉花整枝、打叉、掐顶,娘亲的棉田里总是那么生机勃勃,碧绿一片。齐整的棉田中,瘦弱的娘亲是那么的渺小,但同时又是那么的伟大!正是靠着这副瘦弱身躯的不停劳作,才拥有了成片成片的希望。

    ⑤在娘亲的精心呵护下,我和弟弟也茁壮地成长。当然,我们的成长离不了棉花这一美丽而又坚实的后盾。丰收的棉花,成为我们穿衣、吃饭、读书的全部依仗。

    ⑥在焦急得不能再焦急的期盼中,雪白雪白的棉花盛开了。于是,拣拾棉花成为娘亲最劳累也最幸福的农活儿。棉花盛开时节,娘亲几乎从早到晚一直在棉田里拣拾,中午只在田间地头啃几口干粮充饥。每每放学归来,我和弟弟也总会拿着个小书包紧跟在娘亲身后。虽然我们拣拾的动作不那么专业,甚至有点笨拙,但娘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中,我和弟弟第一次以劳动者的身份,与土地进行零距离的亲近。

    ⑦伴随着冬天的临近,责任田里的棉花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空棵。此时的娘亲,仍难得半日空闲。夜深了,在昏暗的油灯下,娘亲的纺车仍在“吱呦呦”地歌唱、洁白洁白的棉花絮,在娘亲的指间一缕缕抽长,补丁摞补丁的日子,竟也织成了一团团的诗行我和弟弟则在满是阳光气息的棉被里,由这个梦乡,进入那个梦乡,娘亲家纺的粗布褂子,成为我和弟弟人前人后最值得骄傲的依仗。

    ⑧如今,年过七旬的娘亲已不再到田间劳作。看着眼前白花花的棉田,不禁想到娘亲:勤劳一生,到老白头,不正像家乡土地上那雪白雪白的棉花吗?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1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昏暗的油灯下,娘亲的纺车仍在‘吱呦呦’地歌唱”这一句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昏黄油灯下工作的纺车以人的情态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娘亲纺织时候的情景,抒发了对娘亲的勤劳不辍的赞美之情。 B . 第①段的环境描写,在点明棉花盛开时节的同时,将“棉花”与“家乡”关联,营造了一种怀乡的情感氛围,为引出下文有关棉花和母亲的记忆作铺垫。 C . 本文的记叙顺序是插叙,插入娘亲、棉花和我的故事,对整个故事情节起到补充交代的作用。 D . 本文作者通过对儿时种棉、拾棉情景的回忆,赞美娘亲如棉花般纯洁温暖的爱。
    2. (2) 班级举行“美文诵读会”,有同学计划诵读这篇文章,他应该选用哪种风格的配乐?请阐述你的理由。

      A慷慨激昂            B.热烈奔放        C.哀婉低沉     D.平和舒缓

    3. (3) 结合语境,品味句中加点的词语。

      齐整的棉田中,瘦弱的娘亲是那么的渺小 , 但同时又是那么的伟大

    4. (4) 本文用了第几人称,有何作用?
    5. (5)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材料中“桃树”和本文中“棉花”的共同作用是什么?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儿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贾平凹《一颗小桃树》节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