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闻武帝之时,同日而俱拜三子为王:封一子于齐,一子于广陵,一子于燕。各因子才力智能,及土地之刚柔,人民之轻重,作策以申戒之。谓三王曰:“世为汉藩辅,保国治民,可不敬与!汝其戒之。”夫贤主所作,固非浅闻者所能知,非博闻强记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至其次序之分绝,文字之上下,简之参差长短,皆有意,人莫之能知。王夫人者,赵人也,与卫夫人并幸武帝,而生子闳。闳且立为王时,其母病,武帝自临问之。曰:“子当为王,欲安所置之?”王夫人曰:“陛下在,妾又何等可言者。”帝曰:“虽然,意所欲,欲于何所王之?”王夫人曰:“愿置之洛阳。”武帝曰:“洛阳有武库敖仓,天下冲厄,汉国之大都也。先帝以来,无子王于洛阳者。去洛阳,余尽可。”王夫人不应。武帝曰:“关东之国无大于齐者。齐东负海而城郭大,古时独临淄中十万户,天下膏腴地莫盛于齐者矣。”王夫人以手击头,谢曰:“幸甚。”王夫人死而帝痛之,使使者祭拜之曰:“皇帝谨使使太中大夫明奉璧一,赐夫人为齐王太后。”子闳王齐,年少,无有子立,不幸早死,国绝而为郡。天下称齐不宜王云。
《春秋大传》曰:“天子之国有泰社。”诸侯王始封者必受土于天子之泰社,归立之以为国社,以岁时祠之,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方黄,故将封于东方者取青土,封于南方者取赤土,封于西方者取白土,封于北方者取黑土,封于上方者取黄土。各取其色物,裹以白茅,归,封以为国社。此始受封于天子者也。此之为主土。主土者,立社而奉之也。
齐地多变诈,不习于礼义,故武帝戒之曰:恭朕之诏唯命不可为常人之好德能明显光不图于义使君子怠慢有过不善乃凶于而国而害于若身齐王之国,左右维持以礼义,不幸中年早夭。然全身无过,如其策意。
(节选自《史记·三王世家》略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恭朕之诏/唯命不可为常/人之好德能/明显光/不图于义/使君子怠慢有过/不善/乃凶于而国/而害于若身/
B . 恭朕之诏/唯命不可为常/人之好德/能明显光/不图于义/使君子怠慢/有过不善/乃凶于而国/而害于若身/
C . 恭联之诏唯/命不可为常/人之好德/能明显光/不图于义/使君子怠慢有过/不善/乃凶于而国/而害于若身/
D . 恭朕之诏唯/命不可为常/人之好德能/明显光/不图于义/使君子怠慢/有过不善/乃凶于而国/而害于若身/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在周代指诸侯国,汉代侯王的封地也称国。文中武帝之子刘闳受封齐国后不幸早夭,齐国就失去独立存在的可能,便变成汉朝廷下辖的一个郡。
B . 太后,对国君或皇帝母亲尊称,始于秦昭王时。皇帝母亲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正妻称皇后。汉代,皇太后及其家族在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
C . 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右,以西为左,因此关东又称“关右”,文中所说的齐国就在关右。其都城临淄是唯一超过十万户的城市。
D . 世家,是《史记》五体之一,共三十篇,用来记述主要侯王的兴衰历史。但孔子和秦末的陈涉,虽不是王侯,也被列入世家,是例外。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地人口众多,物产丰饶,历代帝王非常看重此地,都想牢牢控制,所以天下人都认为这里适合“为郡”,不适合“为国”。
B . 武帝不同意封刘闳到洛阳为王,他认为洛阳是天下险要的交通要冲、国家的大都市,并且汉室没有皇子在此封王的先例。
C . 武帝在一天里同时封他三个儿子为王,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这其中的深谋远虑作者认为见识浅陋的人难以领悟。
D . 受天子分封到不同地方的侯王,要取相应颜色的土,再用白茅包裹起来,前往自己的封地。因此齐王刘闳应该取青土奉祀。
-
-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为汉藩辅,保国治民,可不敬与!汝其戒之。
②诸侯王始封者必受土于天子之泰社,归立之以为国社,以岁时祠之。
-
-
(5)
齐王封国后,为什么能“全身无过”?请简要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