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世界历史的书写可以追溯到《史记》,但直到近代,中国才出现“世界史”一词。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视角经历变化的过程。
年代 | 作者、著作 | 世界史书写视角 |
1902年 | 梁启超《新史学》 | 呼吁国人研究世界史以了解中国在今日世界之中的位置;提倡用代表西方成功经验的进化思想来重写中国历史。 |
1934年 | 何炳松《外国史》 | 反对“欧洲中心论”,认为“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 |
1949年4月 | 周谷城《世界通史》 | “欧洲通史并非世界通史之中心”;“不能忽视亚洲及欧亚之间的活动”;应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更迭理论来划分世界历史的时代。 |
1962年 |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 |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整个世界从人类的起源到一战结束的历史。但受苏联世界通史模式影响。 |
1994年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 突破了苏联世界通史模式,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重构世界史的宏观体系,考察世界由分散演变为整体的全部历程。 |
2004年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 通过全球视角将各文明的纵向发展与横向交流进行勾勒,强调各文明的发展、交流、共存,揭示世界的多样统一。 |
2010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 | 展示了世纪之交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的独立见解,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构建中国的世界史话语体系。 |
——摘编自徐蓝《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观念的发展与中国的世界史教学》等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阐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