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南昌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从《尚书》里的“民为邦本”,到《礼记》里的小康图景,数千年的民族冀望最终落实于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与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被定格在举国事业的高度,以远超西方国家选举周期的时间跨度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脱贫攻坚战略始终保持如山定力,一往无前稳步推进。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顶层设计逐层细化。来自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300多万名干部进入贫困乡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他们手持“责任状”来到扶贫一线,为脱贫攻坚奉献出自己的时间与热情,甚至生命。最近10年,投入脱贫事业的资金年均达千亿元;有960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落实于脱贫实践。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还在于,它让人们看到了在西方价值观之外,还有一种来自东方的解答。摆脱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答卷。中国在这方面取得成绩,相当于在国际社会共识性最强的议题里,展现中国的制度与文化优势。脱贫攻坚,由此构成了文化自信在今天的一个重要来源。当代中国人,以肉眼可见、亲身感知的方式,理解了何谓“历史跨越”。

    (摘编自《光明日报》关铭闻《写在大地上的史诗-从文化视野看脱贫攻坚》)

    材料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

    材料三

    俄罗斯专栏作家米哈伊尔·莫洛佐夫撰文指出,中国社会各界都参与到消除贫困的斗争中,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帮助村民推广、销售产品,为战胜贫困创造了更有利条件。俄新社的报道指出,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综合采取多项措施,使贫困地区也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文章表示,中国政府和企业为农村灌溉项目等提供补贴,修建了道路,改善了供水网络,还为长期贫困的村庄提供教育资源和有针对性的财政援助。南非广播公司日前在其网站推荐纪录片《摆脱贫困》,影片讲述了中国成功消除贫困的故事,展示出“应对贫困的艰巨斗争需要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中国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政府向贫困村派出优秀人才担任“第一书记”,有效开展扶贫工作,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脱贫致富。

    (摘编自人民日报《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外国媒体热议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材料四

    1963年时,肯尼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中国的1.5倍。但到2020年,中国仅用了数十年就使逾8.5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成为实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第一个目标的首个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的发展往往维系于对城市和中心区的投资,但中国在其减贫努力中却优先考虑农村地区,而且农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行动为肯尼亚的社会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经验。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农业领域经历了一系列进步,从自给自足到综合性农业生产的转变为绝大多数中国农村人口赋予了经济能量。与中国一样,肯尼亚必须将传统的单一农业发展为由科技推动的多方面工程,如此方能实现农业价值链的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率。肯尼亚72%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因此减贫方案应针对这一群体,而农业仍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和粮食安全的最有力工具。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肯尼亚的耕作方式也应基于可持续的生态保护措施。肯尼亚依然首当其冲地承受着全球变暖的影响,肯尼亚必须高度重视环保,包括水土保持。在各国努力使经济摆脱疫情引发的动荡之际,绿色复苏成为优先事项。农业是兑现这一承诺的重要工具,还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因此,肯尼亚需要借鉴来自全球的最佳做法,同时提高本国能力,从而对减贫问题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在利用农业实现农村转型、加速包容性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肯尼亚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肯尼亚学者:中国脱贫提供“良好经验”》)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派出300多万名党政机关干部进入贫困乡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一史无前例的举措引起了外媒的关注和赞誉。 B . 我国有960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最近10年,投入的脱贫资金年均达千亿元:这些都是脱贫攻坚的“大手笔”。 C . 以五年为一周期,我国经济增长率最高的阶段是1990-1995年,而进入21世纪后,减贫人口每个周期都多于20世纪各周期。 D . 列于中国贫困户致贫原因前三位的是因病致贫、技术和劳动力短缺及资金短缺,其余单项原因,致贫比例都在10%以下。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尚书》提出“民为邦本”,《礼记》很早就描绘了小康图景,先民的期望和愿景,经历多年接续推进的脱贫攻坚,终于成为了现实。 B . 摆脱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的价值理念和实践为此提供了来自东方的解答,这体现了我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 C . 依据材料二图一,我国2000—2005年减少贫困人口最多,是唯一减贫超过3000万人的周期,可见这五年的脱贫攻坚成效最为显著。 D . 俄罗斯、南非和肯尼亚的学者、作家和媒体关注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视角及具体内容各有不同,但都表达了肯定、赞赏的态度。
    3. (3)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在肯尼亚学者看来,中国经验对肯尼亚的减贫和发展有何借鉴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