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岁月的长河中长期发展的积累与沉淀,是价值追求、审美理念以及情感积淀的浓缩与精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
敢于担当并勇于担当一直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闪耀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品质与民族气节的集中体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所阐释的便是敢于担当的民族精神,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就要热心地去做,而对于国家有害的事情就要憎恶它并远离它;“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所揭示的更是勇于担当的民族品质,忧虑国家大事而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就是忠贞之士的志向;“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倡导为国尽忠,为民尽责的担当意识,不管自己的身份地位如何,忧国忧民的责任始终不能忘怀;“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所透射的更是一种敢于担当,敢于挺身而出的民族气节。
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都具有敢于担当的民族品质与民族精神,正是这些精神一直鼓舞并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奋勇拼搏,砥砺前行。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便成为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这一新时代的历史责任赋予了责任担当以新的内涵。
“五个敢于”是新时代责任担当精神的高度凝练。即“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要求我们要坚定立场,站稳脚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人民福祉、民族未来以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原则性问题上要打破沉默、敢于发声、勇于亮剑,不做“两面派”“双面人”,不“和稀泥”,更不做“老好人”。“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要求我们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伟大事业进行到底;同时要善于防范风险,化解矛盾,在干事业的过程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引导思维变革,推进工作创新。“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就要求我们摒弃怯懦心理,不畏艰险,做好民族复兴事业的中流砥柱,不临阵退缩,更不做“逃兵”。“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要求我们襟怀坦荡,敢于正视错误,不推诿避让,不虚以委蛇,同时要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努力开创新局面,不欺上瞒下。“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要求我们坚守原则、一身正气、扎实工作,“吕端大事不糊涂”;敢于同一切不良风气和不良行为在思想上进行交锋,在行动上坚决斗争,不随波逐流,更不做“和事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责任担当精神提供了强大的力量之源与深厚的肥沃土壤。我们不仅要深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养分,更要在肩负发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中切实践行新时代的责任担当。
(摘编自于婷婷、张景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