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允则,字垂范。少以材略闻,荫补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知潭州,将行,真宗谓曰:“朕在南衙,毕士安尝道卿家世,今以湖南属卿。”初,马氏暴敛,州人出绢,谓之地税。潘美定湖南,计屋输绢,谓之屋税。营田户有牛者,岁输米四斛 , 牛死犹输,谓之枯骨税。允则请除三税,民皆便之。湖南饥,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转运使执不可,允则曰:“须报逾月,则饥者无及矣。”明年荐饥,复欲先赈,转运使又执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因募饥民堪役者隶军藉,得万人。转运使请发所募兵御邵州蛮,允则曰:“今蛮不搅,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且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乃奏罢之。陈尧叟安抚湖南,民列允则治状请留,尧叟以闻。召还,连对三日,帝曰:“毕士安不谬知人者。”
何承矩为河北缘边安抚、提点榷场 , 及承矩疾,诏自择代,乃请允则知雄州。河北既罢兵,允则治城垒不辍,契丹主曰:“南朝尚修城备,得无违誓约乎?”其相张俭曰:“李雄州其人长者,不足疑。”既而有诏诘之,允则奏曰:“初通好,不即完治,恐他日颓圮因此废守,边患不可测也。”帝以为然。
岁修禊事 , 召界河战棹为竞渡,纵北人游观,潜寓水战。州北旧多设陷马坑,城上起楼为斥堠。允则曰:“南北既讲和矣,安用此为?”命彻楼夷坑为诸军蔬圃浚井疏洫列畦陇筑短垣纵横其中植以荆棘而其地益阻隘所治境有隙地悉种榆,久之榆满塞下。顾谓僚佐曰:“此步兵之地,岂独资屋材耶?”
允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晚年居京师,天圣六年卒。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命彻楼/夷坑为诸军蔬圃/浚井疏洫/列畦陇/筑短垣/纵横其中/植以荆棘/而其地益阻隘
B . 命彻楼夷坑/为诸军蔬圃/浚井疏/洫列畦/陇筑短垣/纵横其中/植以荆棘/而其地益阻隘
C . 命彻楼夷坑/为诸军蔬圃/浚井疏洫/列畦陇/筑短垣/纵横其中/植以荆棘/而其地益阻隘
D . 命彻楼/夷坑为诸军蔬圃/浚井疏/洫列畦/陇筑短垣/纵横其中/植以荆棘/而其地益阻隘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 荫补,也称为奏荫、荫补、恩荫等,指因祖辈、父辈的功劳或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任官等方面享受的特殊待遇,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官途径之一,
B . 斛,旧时一种量器,也是容量单位。斛为方形,口小,底大,一斛本为十斗,宋朝开始一斛改为五斗。
C . 榷场,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管制较严,地点、货物、交易方法都有限制。
D . 禊事,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上元节为修禊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修禊日人们要到水边竞渡嬉游,以祈福消灾。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允则以民为本体恤百姓。他任潭州知州时,遏止暴敛,请废三税,减轻了百姓负担。湖南连年发生饥荒,为赈济灾民,甚至不惜以自家财产作抵押。
B . 李允则处事沉稳虑事周全。转运使要求派新募士兵去防御邵州蛮族,李允则认为率先增加戍卒,会滋长边患,且新募士兵饥饿瘦弱,不堪戍守之任。
C . 李允则才识过人富有谋略。他少年时就以材略闻名,因此毕士安将他推荐给皇上。他任潭州知州时的种种表现,令皇上感叹,毕士安没看错人。
D . 李允则平易亲和朴素节俭。他没有官威,常常步行外出,遇到可以交谈的人就请人家坐下来聊天,以此了解民情。他衣着朴素,饮食简便,从不蓄积财产。
-
-
(4)
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尧叟安抚湖南,民列允则治状请留,尧叟以闻。
②河北既罢兵,允则治城垒不辍,契丹主曰:“南朝尚修城备,得无违誓约乎?”
-
-
(5)
李允则为何命令“所治境有隙地悉种榆”?请结合选文简要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