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的历史既是一部文化史,也是一部社会史。广义来说,沙龙(salon) 是以谈话(conversation) 为主,由一位沙龙女主人(Saloniere) 来聚集不同的社会阶层或生活圈子的文人雅士或贵族,这些沙龙客人会定时来参加聚会。沙龙文化作为当时西欧上流社会的一种贵族精英文化,发展历经两个世纪,对法国社会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17世纪初的朗布依埃沙龙享有“优雅社会摇篮”的美誉。因其在装饰为蓝色的客厅纳客,而以“蓝色沙龙”著称。蓝厅中的言谈和娱乐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享有荣耀的不是权位,而是天才,学识和风度。许多闻名世界的大作家都将蓝厅作为他们作品的首发地,例如高乃伊的大多数戏剧作品都在此朗诵过,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摘编自曹丹丹《沙龙文化在中法两国发展的对比性分析》
材料二 就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这一时期,处在启蒙时代的法国,在思想领域各种观念冲突激荡,思想活跃非凡,人们冲破封建宗教道德牢笼,人性获得解放。这一世纪的沙龙更为开放和活跃,如乔芙林夫人的哲学沙龙、莱丝比纳丝小姐的百科全书派沙龙,以及内克夫人的政治沙龙等。沙龙社交谈话涉及的领域也更广泛。“沙龙到了十八世纪逐渐由教育与教化的作用、文学性的讨论,转化为哲学、科学、宗教的思考中心。”
——摘编自郭莹莹《近代西欧沙龙文化探析》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爆发,贵族四处逃亡,沙龙进入黯淡时期,直至19世纪时,沙龙才又活跃起来,例如瑞卡米耶夫人和吉哈丹小姐的沙龙,在这些沙龙里,浪漫主义逐渐成形。接着,沙龙文化渐被文学咖啡馆取代,直至20世纪初销声匿迹。
——摘编自《十八世纪法国沙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