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融媒体的传播方式扩宽了古诗词传播途径,大大增加了大众接触古诗词的机会。自2016年以来,央视打造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在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此外,古诗词还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等,发挥各种媒体优势,创造更多古诗词与大众接触的机会。

    新技术全面拓展了诗词呈现的方式,打造出大众喜爱的文化形式。国产原创公益动画片《中国唱诗班》,将《元日》《相思》《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夜思》等诗词改编成动画,融汇古典意境与历史厚度,让古诗更加摇曳多姿,让人耳目一新。古诗词的传承不再是寻章摘句、死啃古籍,而是借助科技、融古入今。

    此外,互动传播平台能够拓展文化内容,打破古诗词学习壁垒,以更低的门坎吸纳普通百姓参与。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微信公众号结合电视节目,将古诗词衍生至文化生活,结合时令节日、时下流行的话题等进行推文。这些方式使当今古诗词的学习具有了全民性,任何人都可以写诗、唱诗、解诗,这也构成了我们时代的文化特征。

    借助新技术,我们在传统与现代的褶皱中积极探索呈现古诗词的恰切方式。让大家喜爱,古诗词才能真正源远流长。

    (摘编自邵鹏俐《新技术让唐诗宋词更亲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4月22日)

    材料二: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曾给自己做了这么个总结。但是苏轼一生到底有多颠沛?光看文字可能不太好想象。但是打开《唐宋文学编年地图》,输入“苏轼”,一张中国地图上被密密麻麻地标记了位置。这张地图,就是一张直观生动的“苏轼颠沛流离图”。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是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兆鹏带领学生们与搜韵公司合作,超过100人参与,历时5年,开发出来的,已与2017年3月上线。在这张地图上,既可以查出唐宋时期某位诗人一生的足迹与作品,也能查出一个地方曾接纳过的所有诗人。该产品突破了唐诗宋词文字阅读的“套路化”模式,变成了直观生动的地图展示,一上线即收获广泛关注。最初上线的前两天,点击量超过220万。“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不断维护,在后台添加数据。唐宋文学的数据量太大,必须不断更新。”王兆鹏介绍说。

    虽然《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反响不错,但也收到了一些意见,如页面卡顿、界面单调等等。除了改进这些用户体验上的问题,王兆鹏还有更多考量。王兆鹏希望继续改进地图,可以“全景式”呈现唐诗宋词。“比如在地图上点开一首诗,除了文字信息,还能弹出场景画面,重现诗人写作时看到的自然景观。像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诗人为什么这么写,一看图片就明白了。”

    (摘编自王子墨、王远方、卢璐《以大数据“全景式”呈现唐诗宋词》,《光明日报》2019年01月21日)

    材料三:

    黑龙江大学通过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慕课,探索新文科建设的发展模式和有效途径。《中华诗词经典吟唱》课程基于MOOC的教学模式,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开展。在教学中,教师团队以中国诗歌史、诗词经典文本解读为基础,佐以古乐谱新编唱诗的音乐品鉴,培养兼备古典文学与音乐美学素养,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服务社会的意识,能将网络科技手段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新文科人才。“线上”课前的学习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自我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与语言交流能力。“线下”课堂上的交流讨论、评价反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学术问题上的深度思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提高人际交往交流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同时充分把握重大节庆日等时间节点,精心设计和组织与中华经典诗词吟唱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实践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摘编自刘冬颖《新文科建设中高校传统古诗词课怎么上》,《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9日)

    1. (1) 下列对古典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诗词从古籍中走出来,融入现代社会,须要拓宽古诗词的传播途径,利用融媒体的传播方式可以大大增加古诗词的受众。 B . 《中国唱诗班》利用新技术将《元日》《相思》《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夜思》等诗词改编成动画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C . 王兆鹏教授团队开发出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将唐宋时期的一些诗人的足迹与作品定位到地图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D . 黑龙江大学古诗词课采用了线上教学的方式,同时佐以古乐谱新编唱诗的音乐品鉴,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诗词的传播曾经局限于某些特定的群体中,不具有全民性。利用互动传播平台等新技术可以让人们都能够参与到写诗、唱诗、解诗之中。 B . 我们在传承古诗词时,一方面要保留古诗词的精髓,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利用现代技术多样化呈现古诗词,让普通大众易于且乐于接受古诗词。 C .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虽然获得不错的反响,但是尚未完成,页面尚未装饰,还有很多诗人及作品没有加入,还不能“全景式”呈现唐诗宋词。 D . 黑龙江大学《中华诗词经典吟唱》课程将古典诗词教学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课前“线上”学习,并举办中华经典诗词吟唱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
    3. (3) 三则材料都涉及新技术和古诗词,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