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0·上海)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前不久,在杭州图书馆发生了一件事:杭州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其中包括乞丐和拾荒者。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褚(chǔ)树青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2011年1月18日,这个故事被一网友发到微博后,瞬间被转发1万余次。网友称褚树青为“伟大的馆长”, 称杭州图书馆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褚树青理想中的图书馆,是公平、开放、现代、多元、零门槛和舒适的。为此,他在《服务公约》发布会上讲道:“我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杭州图书馆打造成为每一位读者的天堂。”

    为实现这一目标,褚树青上任后,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览制度,任何人进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证件和费用。2003年,他又联合当时杭州一市五区的9个公共图书馆,推行了借阅“一证通”。为让外来务工者也能享受到这一服务,经过褚树青的努力,从2008年起,凡在杭州工作的人都享受到了这一待遇。

    对于图书馆实行的“零门槛”做法,图书馆办公室主任感触颇深:“自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觉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进馆时要先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会很自觉地先洗手,然后再阅读。我印象最深的是见过一个拾荒者,他背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瓶瓶罐罐。他把蛇皮袋放在门口,反复洗手洗脸,然后才进阅览室读书看报。那一幕,让我永远难以忘怀。”

    对于自己的言论忽然红遍网络,褚树青对媒体说:“在不少人看来,乞丐和拾荒者是肮脏的,也是低智商的。但我认为,知识不分高低贵贱,学者可以到图书馆求知,乞丐和拾荒者都同样有这样的权利。其实他们的资质一点都不差,有着很强烈的文化需求,只是因生活所迫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阅读罢了。他们每次看书前都主动洗手,甚至读的书报层次比普通读者还要高。”

    有一次,褚树青看到一名乞丐抱着一本《资治通鉴》全神贯注地在阅读。当他经过时,就放轻了脚步,却被旁边另一乞丐告知他就是馆长,于是,两人很谦恭地站起来,一连说了数句“谢谢”。那一刻,褚树青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那种暖意带着笑意在我心底蔓延的感觉,每次想起都令我感动不已。我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在以行动兑现让杭州所有人都能有尊严地阅读这一承诺。”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在人心越来越沙漠化的环境中,褚树青和他的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chì)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1. (1) 理解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耳濡目染:

      全神贯注:

    2. (2) 读读短文中带有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拾荒者进图书馆读书看报前,为什么“反复洗手洗脸”?你体会到他此刻是什么心情?

      从“谦恭”“谢谢”这两个词,你又体会到什么?

    3. (3) 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写出你对句子的理解)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4. (4) 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5. (5) 阅读本文后,你认为褚树青是怎样一个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