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①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楚世家》再:“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长城是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②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的一项工程。从公元前7世纪到16世纪中叶,长城的建造横跨了23个世纪。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王朝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等十多个朝代。
③万里长城虽然称作“万里”,但若将历代的长城相加,总长要超过十万里,遍布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16个省、市、自治区。万里长城不是一条城墙,而是一片城墙。这样宏大的规模在世界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④绵延万里的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烽燧、城堡、敌楼、关城、营城、卫所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城墙是这一防御体系的主体部分。把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此外烽燧也十分重要,除了传递军情之外,还为来往使节保护安全,提供食宿、供应马匹粮秣等服务。这种精妙不仅体现在体系设计上,还体现在施工技术上。城墙根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而修建,或高大坚固,或低矮狭窄。城墙平均高约七八米,底部厚约六七米,墙顶宽约四五米,有些地方则非常狭窄,仅宽四十厘米。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⑤中国的先民们,不但创造了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且完成了一次超越物理意义的精神建构。毛泽东在《清平乐•六盘山》一词中有云:“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个“长城”是什么?是实现民族独立自主的梦想,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同时,长城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孕育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美术、音乐等文艺作品,其中唐代的“边塞诗”尤为典型。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
c
a建筑 d建筑规模宏大
说明对象:长城 e
f
b
g孕育文艺作品
200年前,英国特使马噶尔尼路经长城时曾由衷赞叹:“不可想象他们是怎样运送工料到这些无法到达的高山和深谷的,并在这里进行建筑,这太令人惊奇和钦佩了。”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见其工程之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