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七下·合山月考) 说明文阅读

    茶叶的治病史

    ①谈及茶的起源,人们往往会引用“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传说,神农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有一天,他在采药时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感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赶紧找棵树靠着坐下,闭目休息。这时,一阵风吹来几片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手捡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品出一股清香,感到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仔细观察后,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与一般的树木不同,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后来将它定名为“茶”。

    ②这一传说暗示了茶在最初发现时就具有药用功能。

    ③我国古籍中,最早记载药茶方剂的是三国时期张揖所著的《广雅》,书中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赤……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④到唐宋时,药茶也已发展为单方、复方并用,且复方之用多于单方。服用方法也由原来单一的煮饮法变为调服、丸剂、散剂等。

    ③明清时期,药茶的应用范围和制作方法不断更新和充实,茶疗处方更是丰富,适用范围几乎遍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宫科、皮肤科、骨伤科和养生保健等各个方面。药茶的剂型也进一步发展为散剂、丸剂、冲剂以及以药代茶饮等多种类型,服用方法多样,有饮服、调服、和服、含漱、擦、搽、涂等。此时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方被广泛应用,如午时茶、枸杞茶、姜茶、八仙茶、珍珠茶等。

    ⑥对于茶的药效,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记录,历代本草学家和医学家都将茶作为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的良药加以应用和论述。《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明目益思、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

    ⑦茶作为药用的同时也作为食用广为发展。三国时期,张揖在其《广雅》中称饮茶为“煮茗”。西晋时,傅咸在《司隶教》中提到茶,称“茶粥”,反映出魏晋时期的人会将茶的鲜叶采来煮食,并加入米、油、盐、姜、葱、椒、红枣、桔皮、薄荷等佐料调味。“煮茶如烹调,吃茶如吃菜”,而“温饮”茶叶的习惯也因此延续至今.我国许多民族也有类似习惯,如奶茶、酥油茶等。白居易的《琵琶行》名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可以说明唐朝时茶叶生意已相当普遍。我们所熟悉的不加佐料、直接用开水冲泡的方式,也就是“清饮”,在明代就已经出现,并逐渐受到百姓、特别是文人的喜爱,成为中国主要的饮茶方式之一。

    (选自《百科知识》2020.04A,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茶叶的治病史”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神农遇毒,得荼(茶)而解”的传说,暗示了茶在最初发现时就具有药用功能。 B . 药茶在明清时期应用范围和制作方法不断更新和充实,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方被广泛应用。 C . 茶被历代本草学家和医学家作为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的良药加以应用和论述。 D . 茶作为药用广为发展,如古籍记载的“茶粥"“煮茶如烹调,吃茶如吃菜”。
    2. (2) 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题目揭示了说明内容,指出茶具有药用功能,富有吸引力。 B . 文章第③~⑤段,按照时间的说明顺序,简要说明了茶作为药用功能的发展。 C . 文章第⑤段中的加点词“几乎”,限定了“适用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 第⑦段在介绍茶的食用发展时,运用了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 (3)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到唐宋时,药茶发展为单方、复方并用,复方之用多于单方,服用方法也发生了改变。 B . 明清时期,药茶的剂型进一步发展为调服、丸剂、散剂以及以药代茶饮等多种类型。 C . 《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记载了茶具有的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等20多项功效。 D . 我们熟悉的“清饮"在明代已经出现,是中国主要的饮茶方式之一,逐渐受到百姓的喜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