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 1. (2021高二下·赣州期中) 鸭喙具有黑、黄、花三种颜色,为探索鸭喙颜色表型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利用两个家系(甲和乙)中的黑喙鸭与某纯种黄喙鸭(无色素)为材料设计不同的杂交组合,为鸭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组别

    亲本杂交组合

    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第一组

    家系甲(黑喙)×纯种黄喙鸭

    F1中多数为黑喙鸭、少数为黄喙鸭

    第二组

    家系乙(黑喙)×纯种黄喙鸭

    F1中多数为黑喙鸭、少数为花喙鸭

    第三组

    第一组F1中黑喙鸭×F1中黑喙鸭

    黑喙鸭:花喙鸭:黄喙鸭=9:3:4

    第四组

    第一组F1中黑喙鸭×F1中黄喙鸭

    黑喙鸭:花喙鸭:黄啄鸭=3:1:4

    1. (1) 已知鸭喙颜色的遗传与性别没有关系。根据上述四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出控制鸭喙颜色的基因遵循定律。
    2. (2) 若控制鸭喙色性状的两对基因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生成,B基因可以使黑色素在整个喙部沉积,花喙产生的原因是黑色素无法沉积在整个喙部,造成喙部黑黄相间。综合上述信息可知第一、二组杂交结果的出现可能与家系甲、乙中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关。据此分析家系甲、乙中大部分个体是基因型为的黑喙鸭,家系甲中还混有少量基因型为的黑喙鸭,第四组亲本中的基因型为。第四组亲本中黄喙鸭与第二组F1中花喙鸭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 (3) 研究人员研究了黑色素形成的机制。发现机体内酪氨酸在A基因编码形成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多巴,多巴经过不同代谢途径形成两种颜色表现不同的黑色素——真黑素与褐黑素,由此可以看出基因可以通过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