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乌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
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庄子集释》)
[乙]穷发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②笑之日:‘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注释】①穷发:极北不毛之地。②斥鴳(yàn):一种小鸟,飞得很低。(选自《庄子》,有删改)
-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怒而飞一怒而诸侯惧
B . 绝云气,负青天负势竞上
C . 化而为鸟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D . 其翼若垂天之云此小大之辩也
-
-
(2)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不知/其几千里也
B .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 .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D . 翱翔/蓬蒿之间
-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大鹏可高飞九万里,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需要生物气息的吹动,是为了说明背部有几千里之大的大鹏更需要借助大风的力量飞往九万里的高空。
B . 乙文中的大鹏具有展翅高飞的崇高理想,所以它嘲笑斥嫣目光短浅,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快乐的飞翔。
C . 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塑造了体形硕大,力大无穷,志存高远的鲲鹏形象,在朗读时,语言应慷慨激昂、富有力量。
D . 甲乙两文的写作手法有相似之处,都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文章意境开阔,想象雄奇瑰丽,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
-
(4)
把选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②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
-
(5)
甲乙两文分别借动物之名表达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