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下·洛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长了14%,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进口的粮食总量中,大豆占比为75.4%。居民人均直接消费口粮减少,动物性食品、木本食物及蔬菜、瓜果等非粮食食物消费增加,食物更加多样,饮食更加健康。

    中国立足本国国情、粮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实施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管控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严守12000万公顷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300多万公顷。

    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主动分享中国的粮食市场资源,推动世界粮食贸易发展。外企业进入中国粮食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成为促进中国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严格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取消了相关农产品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对小麦、玉米、大米实施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大幅度削减其他粮食品种的进口关税。进一步放宽农业领域外商投资准入限制。

    中国共帮助50多个非洲国家实施近500个农业援助项目。应有关国家紧急粮食援助请求,无偿提供力所能及的多双边紧急粮食援助,对缓解有关国家人道主义危机、促进世界消除饥饿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国际社会和有关国家的高度评价。

    (摘编自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材料二:

    粮食产业发展对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进入新阶段也面临新挑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不能用今天的丰收透支明天;科技支撑力不强。破解瓶颈,需要加快产业提档升级。

    湖南南县,稻田融合“农工游”——“长”出有机虾、生态米、观光园等多种产品。“稻十虾”产生化学反应:一个产业带动3.8万户农民,一亩增收3500元。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等渗透交叉,实现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动、资源集约配置。在浙江,粮食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电商园区结成联盟,初步形成舟山油脂加工、嘉兴饲料加工、杭州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2020年,全国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粮食企业数量达到50个以上,初步建成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摘编自赵永平、王浩《阔步迈向粮食产业强国》)

    材料三: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反食品浪费法共32条,包括定义、反食品浪费的原则和要求、政府及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激励和约束措施、法律责任等内容。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珍惜粮食、物尽其用、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长期以来受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和不科学、不文明消费习俗的影响,我国餐饮浪费问题一直存在、时常反复,群众反映强烈。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眼中,《反食品浪费法》立法“是将党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践经验有机结合的实际行动”,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刘华东《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反食品浪费法>》)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很低;经过70年发展,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翻了一倍多,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B . 我国居民人均直接消费口粮减少,食物更加多样,我国居民饮食更加健康,也说明我国粮食安全更加有保障。 C . 我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国际紧急粮食援助,为缓解有关国家人道主义危机、实现世界消除饥饿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D . 我国餐饮浪费问题一直存在,与长期以来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和不科学、不文明消费习俗有很大关系。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粮食产业开放日益扩大,为促进国内粮食安全和国际粮食贸易的繁荣作出巨大贡献。 B . 破解粮食产业科技支撑力的瓶颈,可以让农业和现代产业跨界融合,也可以让一些粮食相关企业结成联盟或形成产业集群。 C . 我国粮食产业虽然面临着新挑战,但如果能重视粮食安全,不断夯实粮食产业的基础,就有能力实现米面粮油的自给自足。 D . 《反食品浪费法》的实施,为强化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建立制止餐饮浪费长效机制、以法治方式进行治理提供了执法依据。
    3. (3) 我国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采取了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