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百色)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释】①造:往,到。②穿结:打补丁。③俦:同类,类别。④觞:盛满酒的酒杯。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芳草美     陶后有闻 B . 出,得其船   克,公问其故 C . 以为号焉    未若柳絮风起 D . 在必醉     君与家君日中
    2. (2) 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选自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饮酒》(其五)。 B . 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C . 甲文中“黄发”指老年人,“垂髫”指小孩;乙文中的“号”是别号,作者把“五柳”作为自己的别号。 D . 甲文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与乙文的“或置酒而招之”均为判断句。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渔人”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B . 乙文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C . 甲、乙两文的内容都是虚构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 D . 甲、乙两文以“记”和“传”的形式行文,语言简洁凝练,朴素自然,意蕴丰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