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9高二上·焦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忠报国今何在?评书一曲传扬!”一问一答间,刘兰芳演播的《岳飞传》开场,已伴随听众40个春秋。从书场到收音机,她演播的《杨家将》《包公巧断螃蟹三》等一段段脍炙人口的评书,还原一个个经典的历史画面,让历史人物变得有血有肉、神采飞扬,在讲述传统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弘扬了民族精神。

    曲艺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扎根于中国大地,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刘兰芳自豪地说:“我们的曲艺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生意,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工具,人情世故、礼义廉耻、做人做事、家国情怀,都在其中。”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跃在中国民间各地的各民族曲艺曲种至少500种,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曲艺类项目共计127个大项,包含193个子项,有的曲艺项目生存堪忧,传承后继乏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曲艺,面对文化娱乐的新方式和互联网的新技术,曲艺及其传播也必须创新。评书中加上了华为5G的内容,向华为致敬打气,北京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连丽如在舞台上的“现挂” , 赢得了观众的掌声。除了在舞台表演上创新,77岁的连丽如在出版评书时也要创新,特别要求加上二维码,让读者一扫码就能看也能听。在她看来,曲艺要与时俱进,曲艺的生命力就在于“接地气”,与观众互动,能根据现场气氛和现实生活,对“说或唱”表演进行即兴安排和调度,演绎出一个个令听众心领神会的精彩节目。

    但也有一些曲艺的“创新”误区令人担忧:将曲艺表演戏剧化、歌舞化、杂耍化,把曲艺表演的口头“说唱”搞成配以伴舞与大型乐队伴奏的热闹场面,这是以革新曲艺为由去糟蹋曲艺,消解曲艺表演口头“说唱”的特有美质,可能造成对于曲艺美质特色的消弭或对曲艺形式的扼杀。坚持以说唱表演作为基本实践形式,不断提高曲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有利于保护曲艺的本真和精髓。

    曲艺传承发展应该坚持整体性保护的理念,维护曲艺生态。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丁科民对整体性的“生态”理念十分赞同,这符合曲艺发展的现实要求,从创演分工的各个方面即说唱表演、曲本创作、音乐设计、专业伴奏、舞台美术、评论、营销等方面入手,统揽全局、整体推进,确保曲艺保护的正确方向与现实效能。

    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以曲艺为代表的说唱文学塑造了与正史并行不悖的民间二十四史。“它对当下中国文化事业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都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陈爽指出,对曲艺的保护不应仅是一个博物馆式的保护和观赏,而要“活态传承”,不断发展,和全社会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用曲艺自身的艺术创造和艺术表现来影响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风貌。

    (摘编自张玉玲等《激活曲艺生态  唱响中国故事》)

    (注)①“现挂”指演员根据演出的实际情况,在适宜的情境里,联系当时当地发生的事件,现场进行即兴发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曲艺产生于民间,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所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工具。 B . 在评书中加上华为5G的内容,向华为致敬打气,是利用新技术进行传播创新。 C . 某些“创新”将曲艺表演异化,就会造成对曲艺美质特色的消弭或对曲艺形式的扼杀。 D . 要坚持整体性保护的理念,维护曲艺生态,应从创演分工的各个方面入手。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一、二段采用例证和引证法,论证了曲艺的特点、魅力以及作用等。 B . 第三段介绍某些曲艺项目堪忧的现状,为下文论证创新的必要性打基础。 C . 第四、五段从实践角度论证创作者应如何创新,观点辩证,层层递进。 D . 文章结尾点出曲艺对我国当下文化事业建设和人民群众需求的现实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曲艺中适度地加入戏剧、歌舞、杂耍等因素是一种创新,不会影响其说唱的本真和精髓。 B . 曲艺艺术家在曲艺内容和传播等方面、舞台和非舞台等领域要注重创新,推动曲艺与时俱进。 C . 曲艺发展的现实要求说唱表演、曲本创作、音乐设计、专业伴奏、舞台美术等方面要均衡用力发展。 D . 对曲艺的保护如果停留在博物馆式的保护和观赏层面,就会使其不接地气,丧失生命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