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八下·宁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除夕、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 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时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 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避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耶“团团圆圆”之意。流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 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面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人们在避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 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顺”。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

    1. (1) 下列关于“岁时的寄托”的各种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春节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吃年糕,都是希望在岁时好运、吉祥。 B . 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猜谜语、喝屠苏酒、吃汤圆等都是不可少的节日活动。 C . 八月十五团圆之节不可少的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活动寄寓着人们无限美好的希冀。 D . 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是除夕食俗的象征。
    2. (2) 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介绍的是中国人独特的节日体系及在岁时的习俗。 B . 文中第④段中加点的“万万”和“相传”表示程度和时间的限定,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 文中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目的仅仅是为了使文章富有文化气息,使语言典雅。 D .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国节日饮食风俗,同一季节同样按时间先后来介绍食俗。
    3. (3)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 吃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辟邪祈神福之意。 B . 从元日至元宵之间的这段日子被称为春节。 C . 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D . 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传坐酒”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