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军营,那群士兵(节选)
杨西景 侯发山
他们来到当年的“点名台”前。张嵩山整了整衣冠,缓缓走上了“点名台”。看着排列整齐的方阵,望着一头头的白发,一张张沧桑的脸庞,张嵩山眼前幻化出一张张英俊的面孔,一个个鲜艳的、火红的领章、帽徽,仿佛回到了三十五年前……
“连长好!”一声震天响的呼喊把张嵩山拉回到现实中,这一声亲切的、久违的呼喊,蕴含着当年那血浓于水的连队亲情。两行泪珠从眼帘飞驰而下,这就是连队,军人一生一世都难以忘却的灵魂的故乡、青春的故乡;虽然部队解散了,他们的豪气未散,心未散……
张嵩山清了清嗓子,开始点名:”孙雅雅。”年近七十的老连长除了身体略显佝偻外,声音还是那样洪亮,还是那样有力,丝毫不减当年。
张嵩山又叫了一声:“孙雅雅。”“到!”“曲高远。”“到!”“牛飞鸣。”“到!” “张文英!”这是张嵩山点的最后一个人。现场一下子沉寂了。“张文英!”张嵩山提高了声音。
①现场一阵沉默。这时,杨伊洛站了出来:“战友们,去年夏天,几个小孩来到九龙湾游玩,当时天热,他们就跳进黄河洗澡。黄河下边暗流很多,卷走了一个小孩。当时,张文英正在岸边种菜,听到呼救,没有半点犹豫,一下子跳进了黄河,把孩子推到岸边,但他却没出来。”杨伊洛走到张嵩山身边,解释道:“我怕大家一路上开车分心,在微信上没有说明。” 张嵩山点点头,眼角又一次飞出泪花。这时,站起来一个孩子。他说:“我是兵兵,张叔叔就是为救我牺牲的。”②张嵩山走上前,紧紧抱住了兵兵。
杨伊洛说:“我看了张文英生前的日记,知道他有百年后把骨灰的一半埋在城垛山的愿望……可惜他出事后,尸体一直没有打捞上来。今天就带来了他的一双鞋子,等会儿我们上山,做个衣冠冢吧,好了却他一辈子的军人情结。”张嵩山看到那双鞋子是手工做的布鞋,似乎还没有上过脚。是张文英的老娘做的?可是,听说他的娘早早就去世了啊。墨春秀上前一步,看着那双鞋,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这是当年俺娘给他做的。”
张嵩山记得,当年这个村的妇女给部队的战友每人做了一双鞋,他的,也没有舍得穿,一直摆放在他的办公室桌,直到退休他才收拾回家,锁进箱子里。
没有人提议,也没有人说话,大家带着兵兵,带着张文英的那双鞋,朝城垛山走去。同行的人,除了张嵩山的战友,还有“鱼水新村”的全体村民。
不知道是谁先带的头,唱起了那首《城垛谣》:这万万块秦砖吆,是咱一代代的骨头连骨头!这万里城墙吆,是咱一代代的血肉筑就!俺在关外头,您在关里头。十三雄关忠魂守,家园万代无边忧……
③这歌,似云,在每个人心中漂浮着;似雨,在每个人眼帘中飞落着…… 大家都跟着唱起来,④每个人的心似乎也沉醉起来…… 在城垛山上,选坟坟茔的时候,张嵩山选了个地势较高的地方。他说:“得让张文英瞧得见咱的老营盘。” 从未落过泪的杨伊洛,此刻泪水伴着话语:“兄弟们,我和老张明年就七十了,你们也都奔六十了,就让文英兄弟代表咱们,永远看护着老营房,永远呵护着城垛山吧。” 新坟隆起,全体默哀,天空阴雨四合,飘起了小雨,淅淅沥沥,无声无息。忽然,孙雅雅走出队列,朝着山下,朗诵起来。声音低沉,沙哑,是那么豪气,又是那么悲壮:“……啊,祖国,是军人心中的恒星;军人,是祖国忠勇的卫星……”
雨,哗啦啦,大起来。这雨,似唱,似说,似乎在为九泉之下的张文英哭泣,似乎在向坟茔前的人嘱托着什么,似乎在为城垛山歌唱,似乎在为“鱼水新村”的未来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