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七下·黄浦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九千声“起立”

    毕淑敏

    ⑴我七岁时,就读于北京海淀区建设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某天放学回家,我对父亲说,爸,我当上了主席。爸吓了一大跳,说,什么……主席?我说,班主席。

    ⑵说起来,“主席”这个词,是中国土特产。古时没桌椅,老祖宗席地而坐历史悠久,大约到了唐代,才出现了真正的椅子。席地有讲究,不是没章法的胡乱坐。客人在客座,主人中的长辈独自坐在主家专有席位上,称为“主席”。

    ⑶我的班主任名为白玉琴。一年级第一学期,我操行评定为“优”,当选三好学生,白老师随即宣布我为班主席。我很茫然地说,我不会当班主席,不知道该干什么。在这之前,班上并无这个职务。估计白老师在第一个学期中,暗中观察学生,未曾轻易委任。

    ⑷白老师说,不用你干什么,每天上课时,铃声响,老师走进教室,你喊“起立”。再有,你必得要学习好,最好是全班第一。其他还有一些小事儿……

    ⑸学习,对我来讲不算太难,其他小事儿也不是问题。最难是班主席要天天喊“起立”。白老师没教我怎样才能发出“起立”的指令,真真难煞人。

    ⑹最喜欢准时踩着铃声进教室的老师。铃声起,老师脚尖正好迈进教室门槛,我不失时机地大喊“起立”!全班同学噼里啪啦站起来,齐声喊道,老师好!老师颔首,回复:同学们好!请坐下……大家又噼里啪啦坐下去,任务完成,心情舒畅。

    ⑺有时候,老师会提前到教室,和大伙儿聊天……上课铃响,老师并不马上起身走向讲台,而是继续拉家常。这时我就陷入为难的境地。喊早了“起立”,老师意犹未尽,话才说一半儿,被迫起身,悻悻然瞪我一眼;喊晚了,老师已一个箭步冲上讲台,大家还懒散呆坐。老师感觉同学们不够尊崇,也易迁怒于我。

    ⑻所以,每逢课间,同学们利用点滴时间拼命玩耍,我却轻快不起来。上厕所都惦记着下一堂课的“起立”指令,如何适时发出,小小心灵体验到人生最初的焦虑。

    ⑼最可怕的局面是——本堂老师原已把脚尖踢到了门框内,我也当机立断喊出“起立”,同学们也噼里啪啦站起来……老师忽又想起某事,比如忘带授课笔记,没把教具备齐……总之,老师身体急转弯,撤了。

    ⑽可以想见尴尬,一干人等傻乎乎地站着。小小班主席,有喊“起立”的职责,却无说“请坐下”的权力。同学们很快就不耐烦了,他们不敢埋怨老师,只能把怨气撒在我头上。哎,班主席,怎么回事啊,你看清楚了吗?老师根本就没来呢,瞎指挥,乱发命令,害得腿都酸了……我百口莫辩呆呆站着,四周包裹着粘腻的凝滞。我只好开导自己:老师不进来,我有什么法子?若有谁忍不住噗通坐下,我假装没看见……

    ⑾幸好这种令人烦恼的时刻并不太多,一年中的频率不超过五次。

    ⑿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共当过十一个学期的班主席。按每天六堂课计算,一年会喊近两千次起立。刨去假期和自习课体育课,整个小学期间加起来,累计发出超过九千次“起立”的口令。

    ⒀我至今不知老师选拔我做班主席的标准是什么。

    ⒁终于找到了机会问问她。白玉琴老师年过八十,我也六十多岁了,和同学们到她家做客。老人家忙着煎炒烹炸一道道布菜,好像我们还是当年的孩童,而她正值风华正茂的壮年。我嘴里一边嚼着红烧鱼块,一边思忖着在某个合适空档,插嘴问,白老师,您当年为什么在全班孩子里选我做了班主席?

    ……

    1. (1) 下列省略号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 . 爸吓了一跳,说,什么……主席? B . 其他还有一些小事儿…… C . 老师颔首,回复:同学们好!请坐下…… D . 瞎指挥,乱发命令,害得腿都酸了……
    2. (2) 本文写了“我”喊“起立”的三种情况,请概括。

      ①老师踩着铃声进教室,“我”随铃声起大喊“起立”,完成任务,心情舒畅;

      ②老师提前到教室,

      ③老师进了教室又出去,

    3. (3)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2)段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 B . 白玉琴老师注重让学生通过磨炼得到成长。 C . 文中多处写“我”内心活动,突出成长过程的重要。 D . “我”对白老师十一个学期让“我”做班主席深表不满。
    4. (4) 请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简析本文标题的好处。
    5. (5) “我”到底问还是没问,请结合全文内容,合理设想,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字数不少于2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