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二上·辽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会官制行,拜中书舍人。时自三省百职事,选授一新,除书日至十数,人人举其职,于训辞典约而尽。寻掌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至是特属之。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二)

    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

    (节选自王安石的《答段缝书》,文章为了反驳段缝来信对曾巩的诽谤和攻击而作)

    【注释】①常平:古代政府为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B .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C .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D .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嘉祐,年号。古代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常用年号来纪年。 B . 丁母艰,是指母亲死了守制,又称为“丁内艰”。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断绝一切娱乐活动。 C . 铢发,比喻微小之物。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约等于旧制一两。 D . 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古文中的敬称有君、子、公、吾子、大人、不谷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 . 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 . 曾巩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与自首的盗贼骑马巡城,以诚相待。 D . 王安石的《答段缝书》语言具有论辩色彩,议论语气决绝,处处显示出其不惑于众人的气度,充分体现了王安石散文峭拔劲健的风格。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②寻掌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至是特属之。

    5. (5) 在《答段缝书》中,王安石认为曾巩是个“贤者”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