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 , 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 , 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李牧传》,有删减)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B .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C .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D .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汉代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即是为庆祝打败了匈奴。
B . 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遇有敌情时燃火以报警,以示国家将有战事。
C . 武安君,古代封号名,武安意为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被封人物有白起、廉颇等人。
D . 反间即反间计,三十六计之一,秦国正是利用此计反间廉颇,最终取得长平之战胜利。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牧善于防守,不与敌人交战。面对匈奴的每次入侵骚扰,他要求士兵立即进入堡垒防守,不准迎战杀敌,违者斩首,但每次都燃起烽火。
B . 李牧不改初衷,坚持个人做法。他对待匈奴的防守策略,受到匈奴及赵军的嘲笑,他因此被撤换,后赵王再用他,他依然坚持原来的策略。
C . 李牧关心士兵,善用奇阵退敌。他每天杀牛犒劳士兵,赏赐士兵,士兵乐为其战;他诱敌上当,摆下奇阵攻敌左右两翼,最终大获全胜。
D . 李牧忠心卫国,创下不朽战绩。他据守北部边地,防御匈奴,打败匈奴十万大军;与燕、秦交战,攻城略地,杀死敌将剧辛,打退敌将桓齮。
-
-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