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下·福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 , 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鳅,以不能进遽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选自苏洵《管仲论》)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 B . 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 C . 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 D . 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夷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周朝时期的中原人把周围非华夏的四方,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 B .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 . 五伯,即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晋文公、宋襄公位列五霸,是被史学家普遍认可的。 D . 仲之书,指《管子》,相传为管仲所撰,实际上是后人根据管仲的言行编纂而成的。
    3.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不在于诛杀作乱的人,而在于推举任用贤能之人。 B . 作者认为天下不可能没有贤者,而管仲没有推举贤才,是一种严重的失职。 C . 齐桓公死后,齐国五公子争夺王位,发生了内乱,战乱一直到齐简公时代才结束。 D . 本文剖析细致,反复对比,使论述层层深入,表现了纵横开阖、锋利雄辩的特色。
    4.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

    5. (5)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齐国内乱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