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最好的陈酿
王世虎
陈亮赶到“大香港鲍翅”酒楼时,大伯已经等候多时了。
看着包厢里满桌的山珍海味,陈亮诧异道:“大伯,你来县城了就直接去家里找我呀,干吗非约在这里见面?”
“我听说城里人找人办事都在大酒店,隐秘性强,说话方便,我这个土老帽也赶回时髦。”大伯笑着说。
陈亮忍俊不禁道:“大伯,您有啥事直接打电话吩咐我就是了,我是您亲侄子,你的事我一定全力以赴。”
“好,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大伯起身亲自给陈亮斟满了酒,说:“亮子,你整天公务缠身,咱叔侄也好久没一起喝酒了,酒足饭饱了再说事。”
陈亮忙伸手拒绝:“大伯,您知道的,我不喝酒。”
“啥?不喝酒?”大伯瞪大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亮子,咱县城谁不知道你陈副县长‘千杯不醉’的大名啊,你跟大伯客套什么?”
“大伯,我真的不喝酒。”陈亮再次婉拒道。
“你这摆明了不给大伯面子嘛!”大伯嗔怒道,“你不喝我的酒,我怎么敢求您办事!”
“这是两码事。”陈亮解释道:“我从政以来,一向都公私分明。今天敢大胆来赴宴,还不是因为您是我亲大伯,是我一直敬重的长辈嘛!”
“好,不愧是我老陈家的后代。”大伯竖起大拇指,顿了顿,一脸严肃地说道,“既然这样,那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亮子,你摸着良心说,大伯对你怎么样?”
“大伯对我比亲生儿子还要好”。陈亮拍着胸脯说,“我自幼无爹,和娘相依为命,如果没有大伯的照顾,恐怕早就饿死了。我考上大学后,交不起学费,也是当村长的大伯您第一个掏钱,并号召乡亲们为我捐款。可以说,没有您和乡亲们,就没有我陈亮的今天。我一辈子都铭记着这份恩情。”
“大伯就知道,你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大伯把杯里的酒一饮而尽,说:“和你说实话吧,我这次进城,就是代表乡亲们有事求你。村里的砖厂,这些年因为生意不好,一直亏损,尤其是今年,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听说你负责的工程最近在招标,你看能不能给村里开个后门?”
“大伯,这事?”陈亮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这事我说了不算啊。”
“你骗谁呢?”大伯的脸色一变,“你现在是副县长,怎么可能连这点权力都没有?而且,我都问清楚了,这次招标的主管领导就是你,买啥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我看你是不想帮村里吧!”
“没有。”陈亮的额头冒出了细汗,说,“大伯,我真不是那个意思……”
“行了,别绕弯子了。”大伯厉声问道,“亮子,今天大伯可是代表乡亲们来求你办事的,酒你不喝就算了,现在你就说句痛快话,这个后门你开不开吧?”
陈亮沉默了。
大伯紧盯着陈亮。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半晌,陈亮咬了咬牙,低头说:“大伯,对不起……”
“好你个亮子,枉全村人当年那么帮你,没想到你当上官就忘本了,你的良心让狗吃了?我这就回去告诉乡亲们!”大伯气得一甩手,走了。
当晚,陈亮一夜未眠。
大伯?乡亲?砖厂?后门?这几个字眼一直在陈亮的脑海中打转,纠结……
第二天,陈亮特意回了趟老家,身边跟着两个戴眼镜的男人。进了村,陈亮没有回自己家,而是径直去了村委会。当着所有乡亲的面,陈亮扑通一声跪在了大伯面前,然后掏出两个大信封。
陈亮打开第一个信封,里面全是钱,说:“大伯,这二十万是我这些年攒的工资,你放心,都是干净的良心钱,你先拿十万给乡亲们发工资救济吧。”
大伯的嘴唇颤抖了一下。
陈亮又打开了第二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份“改造图纸”,说:“大伯,砖厂的情况我调查清楚了,主要原因是工艺老化、产品质量不达标,剩下的十万,全部用于砖厂改造。”然后指着身后的“眼镜”说:“这两位是我专门请来的技术专家。”
大伯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陈亮环顾一周,动情地说道:“大伯,各位爷爷奶奶、叔叔婶子,不是我亮子没良心,而是我负责的校舍扩建工程,质量关乎着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安全,所以我必须严格把关,不能有一丝大意。否则,我不仅对不起自己一个共产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也对不起咱陈家村‘仁义礼信,廉洁清贫’的家风祖训。但请你们放心,等砖厂改造成功后,我一定给村里‘开后门’”。
大伯的眼睛湿润了,乡亲们的眼睛也红了。
中午,陈亮亲自下厨做了一桌饭菜,邀请大伯和乡亲们吃饭。
饭桌上,陈亮主动端起酒杯走到大伯面前:“大伯,这是咱自家酿的粮食酒,侄子敬你!”说完一饮而尽。可没一会儿,脸就火辣辣的红了,身体也软了下来。
“不都说陈县长‘千杯不醉’吗,咋一杯酒就醉了?”“是啊,这酒量也太逊了吧!”乡亲们不可思议地议论道。
一旁的秘书插话了:“其实,大家都误会了。自陈县长上任以来,一直滴酒不沾,很多老板商人费尽心思地想请他吃饭,在酒桌上‘贿赂’他,但都被严厉拒绝了。因为一旦喝了别人的酒,就得替人办事。久而久之,那些奸商便在背地里讥讽他不像个男人‘千杯不会’,因为方言的原因,传到外面被讹传成了‘千杯不醉’。不过,陈县长今天是发自肺腑的高兴啊,才破戒喝了家乡酒……”
“亮子,是大伯错怪你了。国有国法,族有家风,有你这样的县长,是国家之栋梁,百姓之福祉啊!”大伯抱着陈亮,眼泪哗哗流了下来。
(原载《毕节日报》2017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