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八下·海曙期末) 现代文阅读(乙)

    中国牛文化

    牛在中国是一种具有图腾意义的动物,它为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金牛”,牛文化也随之产生。

    牛与畜牧农耕

    牛是人类较早驯服的动物,是古代重要的畜牧对象。古代有“六牲”“五牲”之说,牛都位居榜首。从畜牧的“牧”字可见牛与畜牧的关系。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远古社会,牛是第一生产力。牛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生产工具,在传统的运输工具中,牛车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牛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一个符号,有着祈求风调雨顺、平安祥和的意思,代表着人们对和谐生活的憧憬与向往。牛文化不但以其自身的特点成为畜牧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渗透到了民间的文化事象中。牛不但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之源,还寄托着人们的某些精神信仰。远古的牛崇拜意识已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里,形成了一种集体意识,以致后世人们表达情意时常使用“牛”或与牛有关的文化事象。

    牛与社会政治

    牛是“物之大”者,在甲骨文中,“物”的偏旁从“牛”,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时期,牛对人们关于物质的认识有着极大的影响。马克思曾说:“拥有它们(家畜)便给予人类心灵以关于财富的最初概念”。到原始社会末期,牛逐渐不再是氏族的共有财产,而成为家庭乃至个人的财富。

    在国家的祭祀之礼上,牛属于最高规格的祭品,只有天子、诸侯、大夫才有资格享用。虽然牛也曾用于战争,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牛的作用还是体现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卖剑买牛”就意味着军人或盗匪放下兵器,发展生产。“牛”象征着安宁富足的和平生活。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意识到牛是稼穑之本,于是利用各种法令保护、扩充耕牛。古代政治家也认为牛关乎江山社稷。

    牛与社会文化

    “牛”字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包含褒义、中性义和贬义。褒义一般有三大类意义,一种形容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的精神。此意在成语中较多见,如呼牛作马、当牛做马等。人们常以牛自喻,比如倡导做革命的老黄牛、人民的孺子牛、新时代的垦荒牛,牛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精神为世人所喜爱与赞赏。一种形容事物量多或个体大。表达事物量多,如成语多如牛毛、牛毛细雨;在形容事物强大时,常加一个“牛”字,如牛高马大、牛刀小试等;另一种是形容在某一行业或领域非常出色,如牛人、牛气冲天。中性义一般表示牛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如老牛拉犁——有心无力,汗牛充栋等。贬义代表的层面较多,无论是成语、谚语、歇后语还是其他俗语,意义都十分丰富,像对牛弹琴、老牛拉破车等用来形容行动或脑筋迟钝笨拙;牛脾气、钻牛角尖等,形容脾气、性格执拗倔强;吹牛、牛皮大王等形容骄傲自大、说空话大话等。总之,牛的文化涵义丰富而复杂,但是无论褒贬,实际最初都是源于其在中国农业社会状态下的社会功用,这些语言现象,不仅能解析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同时也能揭示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选自《古今参考》之《中国牛文化》,有删改)

    1. (1) 【识文索义】

      下列是关于“牛”的内涵的探讨,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对话。

      小语:原来“牛”字的内涵是一步步丰富起来的。牛是人类较早驯服的动物,从畜牧的“牧”字可见牛与畜牧的关系。

      小文:是啊,古代“牺牲”是指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我明白了“牺牲”两字为什么都是“牛”字旁,因为①

      小语:嗯,后来“牛”字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越来越丰富,如我们的班主任在教学领域非常出色,可以用与“牛”相关的词语②来形容。

      小文:不过,“牛”字也有贬义哦,比如对牛弹琴、老牛拉破车就是形容③

      小语:我发现“牛”文化的内涵也是非常丰富。阅读之初,我认为“牛与畜牧农耕”那部分内容与题目《中国牛文化》没什么关系,现在看来这一部分是不能删去的,因为④

    2. (2) 【联结溯源】

      《顺宗实录》里记载了白居易《卖炭翁》一文的原型故事“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在诗歌中诗人把真实生活中的“驴车”改为了“牛车”。请结合上文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推测诗人这样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

      中唐时期“宫市”害民的情况,史书里多有记载,但宫市之害广为人知,却主要是白居易写了一篇“苦宫市也”的《卖炭翁》。白居易写作《卖炭翁》时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官吏在采买皇宫所需的物品时,常有公开的掠夺,诗人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