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0九上·石景山期末) 某校历史小组的同学拟进行“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的相关研究。他们将研究对象选定为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请依据他们的活动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查找文献 初步了解)

    同学们在图书馆中找到了介绍博物馆的书籍,摘抄了如下内容:同治十年和十二年(1871和1873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英国大东电报公司先后通过海底电缆在中国上海登陆设局,开办电报业务。当时清朝依然在使用驿站快马方式传递信息,与电报相比贻误大量军机,使中国外交和军事都处于严重被动局面。1880年9月,李鸿章向朝廷提出创办津沪电报线,开启了中国大规模自主建设电报的时代。

    ——摘编自刘海波、郭丽编著《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

    (实地考察 深入研究)

    同学们在博物馆看到了一份清代奏折,他们将奏折内容整理如下:德律风(电话telephone的谐音)创自欧美。①入手而能用,着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②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新机既辟,不可禁遏。中国之有德律风也,自英人设于上海租界始,③近年各处通商口岸,洋人纷纷谋设,吴淞、汉口则请借杆挂线矣,厦门则请自行设线矣。④臣与电报各商董再四熟筹,惟有劝集华商资本自办德律风,⑤自通商各口岸次第开办,再以次及于各省会各郡县,庶可预杜诸邦觊觎之谋。⑥一切事宜,随时咨请总理衙门察核,妥为筹办。谨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摘编自盛宣怀“由中国电报总局开办电话”奏折(1899年)

    (整理资料 形成观点)

    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发现了一张邮票,他们又搜集了相关资料,整理制作成了资料卡。

    北京长话大楼邮票(1981年)

    1976年7月1日,北京长话大楼(长途电话局)竣工投产。长话大楼从建筑设计到施工,以及全部通信设备的生产、安装、调测都由中国人自己完成

    1998年,北京至各省市的长途干线全部实现光缆传输,原有的电缆传输方式全部淘汰,标志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途电缆通信阶段的终结

    现在长话大楼对外名称为“北京联通网络设备维护中心”。它拥有世界最前沿的组网方式。主要开展语音、图像、数据和信息等业务

    (深度访谈 感悟精神)

    除了搜集文字材料和实地参观,同学们还对几代“通信人”进行了访谈:20世纪7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老通信人”刘师傅,曾在邮电学院学习无线电和战备通讯,16岁时被直接分到电信局参加工作。他有着沉稳的老技术人风格,在长话大楼,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工作了一辈子,没有出过一次事故,直到退休。

    1981年,阿梅成为长话大楼的一名话务员,并作了刘师傅的徒弟。怀着强烈的使命感,阿梅很快且熟练地掌握了职业技能。调配接听线路的过程中,她能同时维护不同方向的电话,保障源源不断的通话需求被尽可能有效率地分配出去。阿梅记得,无论是中秋、除夕等话务高峰时段,还是全国两会及其它重要保障日,无数同事日夜加班,吃睡在办公室,集中对IP长途业务进行话控,最大限度保障用户的使用。

    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小惠是阿梅的女儿。在千回百转的职业摇摆之后,小惠选择了进入华为,那是妈妈和老一辈同事们熟悉的合作单位。那些关于传承的感悟,也在工作的历练中变得深刻,她开始觉得,通信行业是一个伟大的行业。在长话大楼,小惠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妈妈,我回来了,长话大楼又发展了。您知道吗?现在这里有了5G。

    1. (1) 依据材料,概括李鸿章主张创办电报线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项发明(电报、电话除外)。
    2. (2) 依据材料,补全下表。

      奏折中反映出的观点

      对应的奏折内容(单选)

      列强采取各种手段,力图抢占中国的电话业务

      中国应通过逐步推广电话业务,防止列强垄断

    3. (3) 依据材料,指出长话大楼发展变化的原因。
    4. (4) 依据材料,围绕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人精神的传承,设计两个访谈话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