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下·西城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食,弟子有饥色,读书习礼乐不休。子路进谏曰:“为善者,天报之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贼。今夫子积德累仁,为善久矣,奚居隐也?”

    孔子曰:“汝小人也,未讲于论也。居,吾语汝。子以知者为无罪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剖心而死?子以义者为听乎?则伍子胥何为抉目而悬吴东门?子廉者为用乎?则伯夷、叔齐何为饿于首阳之山?子以忠者为用乎?则鲍叔何为而不用?故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

    “贤不肖者,材也;遇不遇者,时也。今无有时,贤安所用哉!故虞舜耕于历山之阳,立为天子,其遇尧也;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百里奚为秦伯牧牛,举为大夫,则遇秦缪公也。夫骥罢盐车,此非无形容也,莫知之也。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夫兰茞生于茂林之中,深山之间,人莫见之,故不芬。夫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志不衰,先知祸福之始,而心无惑焉。故圣人隐居深念,独闻独见。夫舜亦贤圣矣,南面治天下,惟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之中,则为善矣,亦何位有?桀杀关龙逢 , 纣杀王子比干,当此之时,岂关龙逢无知,而王子比干不慧哉!此皆不遇时也。故君子务学,修身端行而须其时者也。子无惑焉。”

                                                (取材于《韩诗外传》卷七)

    【注】①抉目:指忠臣被诛杀。抉:剔出。    ②吕望:姜子牙。    ③罢:通“疲”,受累于。④兰茞(chǎi):香草名,比喻人有美质。   ⑤关龙逢:夏朝明相,以死谏闻名。  ⑥须,等待。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天报之福 // 子廉者为用乎 B . 奚居隐也 // 亦何位 C . 使骥不得伯乐 // 使舜居桀纣之世 D . 志不衰 // 南面治天下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汝小人也,未讲于论也。

      你这个见识浅陋的人,没有研习(圣人的)主张。 B . 子以义者为听乎?

      您以为有道义者(的建议)一定会被国君听从吗? C . 遇不遇者,时也。

      能不能得到(贤明的国君)任用,是时运的事情。 D . 夫学者,非为通也。

      那些学习的人,并不是为了通晓日常生活的道理。

    3. (3) 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处境艰难仍然不辍读书习礼乐,这引发了子路的质疑。 B . 孔子认为要想有所作为,除了要具备智、义、廉、忠,也离不开伯乐举荐。 C . 孔子认为在困境中一定要坚守自我,智慧通达,不从众不趋俗,静待时机。 D . 孔子借生于茂林深山的兰茞难以为人所识的遭遇,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
    4. (4) 上文中,针对子路的提问,孔子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认识。请结合原文,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作简要赏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