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七上·防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狼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巳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得小狼二。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 (1) 下面对《观沧海》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 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 . 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 . 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2. (2)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 . 狼不敢树又鸣 C . 一狼径数十步 D . 目似瞑,暇甚甚仓皇
    3.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后狼止前狼又至既奄奄僵卧 B . 其一犬坐前竖树上扭小狼蹄耳 C . 奔倚其下舍此趋彼 D .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谋分捉
    4. (4)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 屠自/后/断其股 B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 . 大狼闻声仰视 D . 乃/舍 此趋彼
    5. (5)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主旨:表达狼的贪婪、凶残、狡诈:乙文则从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 . 甲文中“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乙文中“大狼至,人穴失子,意甚仓皇”写出了大狼失子后惊慌失.措的样子。 C . 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之后从对狼的描写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 . 甲、乙两文在写狼时,都运用了动作描写。
    6. (6) 把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7. (7) 同样是人与狼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